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
|
标准编号:GB 3836.4-2010 |
标准状态:已作废 |
|
标准价格:98.0 元 |
客户评分: |
|
立即购买工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
|
|
|
|
|
GB3836的本部分规定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本质安全设备以及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用本质安全电路连接的关联设备的术语、结构、试验和标志等要求。
本部分规定的防爆型式适用于其电路本身不会引燃周围爆炸性环境的电气设备。
本部分也适用于使用在非爆炸性气体环境或用GB3836.1—2010所列的另一种防爆型式保护的电气设备或其部件,只要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电路的本质安全性能取决于该电气设备或其部件的设计和结构。暴露于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的电路可用本部分对其是否适用于该环境进行评定。 |
|
|
|
英文名称: |
Explosive atmospheres—Part 4:Equipment protection by intrinsic safety i |
标准状态: |
已作废 |
替代情况: |
替代GB 3836.4-2000;被GB/T 3836.4-2021代替 |
中标分类: |
电工>>低压电器>>K35防爆电器 |
ICS分类: |
电气工程>>特殊工作条件用电气设备>>29.260.20易爆环境用电气设备 |
采标情况: |
IEC 60079-11:2006,MOD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10-08-09 |
实施日期: |
2011-08-01
|
作废日期: |
2022-05-01
|
首发日期: |
1983-08-29 |
提出单位: |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
归口单位: |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 |
主管部门: |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 |
起草单位: |
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等 |
起草人: |
张刚、徐建平、付淑玲、徐刚、陈士学、程曙光、刘姮云、李向阳、陈彬、李轶、董健 |
页数: |
96页【胶订-大印张】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1-08-01 |
|
|
|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3836《爆炸性环境》分为若干部分: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第5部分:正压外壳型“p”;
———第6部分:油浸型“o”;
———第7部分:充砂型“q”;
———第8部分:“n”型电气设备;
———第9部分:浇封型“m”;
———第11部分: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测定方法;
———第12部分:气体或蒸气混合物按照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的分级;
———第13部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检修;
———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
———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
———第16部分:电气装置的检查与维护(煤矿除外);
———第17部分:正压房间或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
———第18部分:本质安全系统;
———第19部分:现场总线本质安全概念(FISCO);
———第20部分:设备保护级别(EPL)为Ga级的设备。
……
本部分为GB3836系列的第4部分,对应于IEC60079-11:2006《爆炸性环境 第11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英文版)。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079-11:2006。与IEC60079-11:2006相比,本部分的主要变化有:
———第4章中增加注:本部分目前未考虑GB3836.1—2010中Ⅲ类设备;
———第6.3.11中增加注2:本安导线和非本安导线应尽量分开布置;
———在6.5中增加注:Ⅰ类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电路一般不允许利用地线作为回路,但因需要接地保护的除外;
———10.1.5.2中删除b),并将a)放入10.1.5.2的叙述中。
本部分代替GB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本部分与GB3836.4—2000相比,主要变化有:
———标准名称变化;
———增加了ic保护等级(n型中nL);
———增加了附录F(规范性资料):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间距隔离及元件隔离;
———增加了大电流火花试验装置的结构要求;
———增加了附录E:瞬态能量试验;
———修改了印制电路板印制线的温度组别表;
Ⅲ
GB3836.4—2010
———增加了使用电阻限制电容放电的技术要求;
———引入了处理具有大电流低电压电池点燃能量的方法;
———引入了测量密封电池盒最大压力的方法;
———引入了故障情况下IC中可能产生电压提升的处理方法;
———规定了SMD可靠连接的方法;
———引入了电感和电容组合电路的火花点燃能量的处理方法;
———增加了变压器的电压试验;
———引入了由串联电阻保护电容的电容量有效值降低的评定方法;
———在临界点燃数据表(表A.1)中增加了Ⅰ类电路允许的短路电流和允许电容值。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D、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北方永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南京优倍电子有限公司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刚、徐建平、付淑玲、徐刚、陈士学、程曙光、刘姮云、李向阳、陈彬、李轶、董健。
本部分于1983年8月第一次发布,2000年10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
|
|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本质安全设备和关联设备的类别和组别 7
5 电气设备的保护等级和点燃符合性要求 7
6 设备的结构 12
7 与本质安全性能有关的元件 23
8 影响本质安全性能的可靠元件、可靠组件和可靠连接 28
9 二极管安全栅 33
10 型式检查和试验 34
11 例行检查和试验 40
12 标志 41
13 文件 4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本质安全电路的评定 44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本质安全电路用火花试验装置 73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通过浇封化合物的间距及通过固体绝缘的间距的
测量 80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浇封 8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瞬态能量试验 85
附录F(规范性附录) 装配好的印制电路板间距隔离及元件隔离 8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