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LY/T1834—2009《早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LY/T1834—2009相比较,除对其中一些条文作了调整外,还删除了部分条文,新增了部分条文。
a) 相对LY/T1834—2009,删除的条文有:
———5竹林丰产结构因子指标;
———5.1立竹度;
———5.2年龄结构;
———6.1.2.3.2留鞭;
———6.1.2.3.4带土;
———7.2竹材采收。
b) 相对LY/T1834—2009,在本标准中作了重要变动的主要条文有:
———5.1.1气候;
———5.2.3挖穴;
———5.4.1母竹的挖掘;
———5.4.2母竹的运输;
———6.3合理施肥;
———7.2母竹留养;
———7.6施肥;
———7.5钩梢;
———8.2材料;
———8.3.3覆盖时间。
c) 相对LY/T1834—2009,在本标准中新增加的条文有:
———5产地环境条件;
———5.5.3栽植方法;
———8.3施肥;
———10竹笋采收;
———11退化竹林改造。
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际竹藤中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临安市林业技术服务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少辉、王树东、汪奎宏、丁兴萃、官凤英、王波、李琴、何奇江、何均潮、童晓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