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8020—1987《汽油铅含量测定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标准与 GB/T8020—198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了标准 GB/T4756 、GB/T6682、GB/T15337(见第2章);
———方法概要中增加了对原子吸收光谱仪使用的规范(见第3章,1987年版中第1章);
———增加了第4章“方法应用”(见第4章);
———移取微量溶液时使用100μL移液器或移液管。在 GB/T8020—1987中使用0.5或1.0mL移液管(见5.1,1987年版中4.1);
———修改了空 白 汽 油 的 铅 含 量,本 标 准 要 求 低 于 1.32 mg/L,在 GB/T8020—1987 中 为 低 于1.25mg/L(见6.6,1987年版中3.6);
———修改了铅标准溶液的浓度值,本标准为2.6 mg/L、5.3 mg/L、13.2 mg/L 和 26.4 mg/L,在GB/T8020—1987中为5.28mg/L、13.21mg/L和26.42mg/L(见6.12,1987年版中4.4.3);
———增加了“质量控制样品”,用于验证仪器系统和测试过程(见6.13);
———增加了使用空白试剂调整混合气流量和样品传输速率(见8.2.1);
———指定用26.4 mg/L 的铅标准溶液调整燃烧头高度,在 GB/T8020—1987中未指明浓度(见8.2.2,1987年版中5.2);
———取消了 GB/T8020—1987中的计算公式 X=C×10(见第10章,1987年版中第7章);
———取消了 GB/T8020—1987报告中的“取重复测定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结果”内容,改为“报告从第10章中计算得到的试样的铅含量,精确到质量浓度0.1mg/L。(见第12章,1987年版中第9章);
———修改了重复性和再现性数值,本标准分别为1.3mg/L 和2.6mg/L,GB/T8020—1987中为1.25mg/L和2.5mg/L(见13.1.1和13.1.2,1987年版中8.1和8.2);
———增加了“偏差”内容(见13.2);
———增加了“附录 A”,用来进行质量控制监测(见附录 A)。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 ASTM D3237-12《汽油中铅含量的标准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标准在采用 ASTM D3237-12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 ASTM D3237-12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删除了 ASTM D3237-12中1.2关于国际单位制的说明,因本标准已采用国际单位制;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增加了第12章“报告”,规定了报告分析结果精确至0.1mg/L;
———删除了 ASTM D3237-12第13章关键词,因该内容不属于我国标准的内容。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 标 准 由 全 国 石 油 产 品 和 润 滑 剂 标 准 化 技 术 委 员 会 石 油 燃 料 和 润 滑 剂 分 技 术 委 员 会
(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萍、冒昕烨、黄开胜、赵彦、张世元、李思源。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020—19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