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清视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国家标准](/images/ny_3_jsbiao.gif) |
标准编号:GY/T 412-2024 |
标准状态:现行 |
|
标准价格:0.0 元 |
客户评分:![星](/images/star_red.gif) ![星](/images/star_red.gif) ![星](/images/star_red.gif) ![星](/images/star_red.gif) ![1](/images/star_red2.gif) |
|
立即购买工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
|
|
|
|
|
本文件规定了超高清视频的全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和无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超高清视频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对于能够达到或超过本文件客观评价方法的准确度的任何等效评价方法也可以应用。有争议时以本文件为准。 |
|
|
|
英文名称: |
Objective assessment methods for ultra high-definition video image quality |
发布部门: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发布日期: |
2024-12-30 |
实施日期: |
2024-12-30
|
归口单位: |
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9) |
起草单位: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鹏城实验室、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四川国创新视超高清视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王惠明、邓向冬、宁金辉、李岩、史萍、闵雄阔、张乾、崔俊生、许帅、刘汉源、潘达、应泽峰、朱文瀚、翟广涛、杨小康、王振中、宋小民、刘斌、秦旭东、刘康淋、贺文林、唐晓宇、何莹、甄占京、潘波、周立、林海峰、卢海波、刘芸江、李云龙、郑欣、邢卫东、黄永洪、刘汉武等 |
|
|
|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鹏城实验室、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四川国创新视超高清视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惠明、邓向冬、宁金辉、李岩、史萍、闵雄阔、张乾、崔俊生、许帅、刘汉源、潘达、应泽峰、朱文瀚、翟广涛、杨小康、王振中、宋小民、刘斌、秦旭东、刘康淋、贺文林、唐晓宇、何莹、甄占京、潘波、周立、林海峰、卢海波、刘芸江、李云龙、郑欣、邢卫东、黄永洪、刘汉武、尚峰、盛轶骏、汪芮、孙琳、戴霖、姚仕元、褚震宇、张金沙、张婷、王威、张晓波、邹双泽、刘征、王雪婷、耿仪、费凌云、贾子恒、韦胜钰、李静、张家斌。 |
|
|
前言 III
引言 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1
5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通则 2
6 全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2
61 概述 2
62 PSNR 测试方法 3
63 ΔEITP测试方法 3
7 无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6
71 概述 6
72 UHD-VTQ 测试方法 7
附录 A(资料性) 视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 9
A1 全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 9
A2 无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选用原则 9
附录 B(资料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全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10
B1 MFF-VQA 测试方法 10
B2 DL-VQA 测试方法 12
B3 RF-VQA 测试方法 15
附录 C(资料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无参考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18
C1 UHD-QM 测试方法 18
C2 DRL-VQA 测试方法 21
C3 NR-VQA 测试方法 23
附录 D(资料性) UHD-VTQ 方法检测结果的评分及加权计算方法 26
参考文献 27 |
|
|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1808—2022 高动态范围电视节目制作和交换图像参数值
GB/T 41809—2022 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