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监测 |
![国家标准](/images/ny_3_jsbiao.gif) |
标准编号:HJ 1387-2024 |
标准状态:现行 |
|
标准价格:0.0 元 |
客户评分:![星](/images/star_red.gif) ![星](/images/star_red.gif) ![星](/images/star_red.gif) ![星](/images/star_red.gif) ![1](/images/star_red2.gif) |
|
立即购买工即可享受本标准状态变更提醒服务! |
|
|
|
|
|
本标准规定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方式、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信息记录和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中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入河入海排污口责任主体开展的各类监测活动。放射性物质监测及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不适用本标准。 |
|
|
|
英文名称: |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ewage outfalls into environmental water bodies—Monitoring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发布日期: |
2024-12-24 |
实施日期: |
2025-01-01
|
起草单位: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
|
|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中各类监测活动的技术要求,规范和指导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方式、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信息记录和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生态环境监测司、海洋生态环境司、生态环境执法局、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4 年 12 月 24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
|
|
前言Ⅱ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点位、指标及频次2
5 监测方式3
6 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3
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4
8 信息记录和报告4 |
|
|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其他文件中被新文件废止、修改、修订的,新文件适用于本标准。
GB 17378(所有部分) 海洋监测规范
GB/T 12763(所有部分) 海洋调查规范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168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安装技术规范
HJ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验收技术规范
HJ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运行技术规范
HJ 356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HJ 442.3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J 442.8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八部分 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 1309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HJ 1310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名词术语
HJ 1313 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溯源总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