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可以赚10万美元的一批出口灯具,因为中国企业将发货单证上的国家码写成了三位数而不是联合国标准的两位数,货物便被某国当地海关计算机系统排除在外,货物一压就是三个月,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大大损失了一笔。 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据2009年广东省外经贸协会针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每年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外贸生意,因为对国际贸易标准的不了解而造成货款无法回收的比例就达5%,总额约200亿美元。“这个误差率是国外的20倍。”商务部许可证局高级工程师、原驻外商务参赞孟朱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专家表示,由于我国对国际贸易简化和标准化重视不够,相关工作已中断达10年之久。同时,全国1000多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专院校中,至今没有一本有关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教材,也没有一所院校设有国际贸易标准化教学科目,更没有相关培训。
“联合国的33个标准建议书时时发布、时时维护,可是我们遵循的很多标准都是10年、20年才修订一次,远远跟不上发展。国家的《职业资质标准》和《中国职业大典》里,国际贸易领域还是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