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面粉增白剂存废 标准要远离利益
|
|
卫生部组织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面粉增白剂是否会被允许继续使用再次引起各方的热议。
禁用方认为,增白剂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以牺牲面粉中的营养成分为代价,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方认为,使用了增白剂可以缩短面粉的后熟周期,增强面粉的弹性和韧性,改善产品的卖相和口感。以国内面粉龙头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国家粮食局为主的一方反对使用。以食品添加剂企业、小型面粉加工企业为主的一方赞成使用。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面粉增白剂存废的背后是利益博弈:对面粉厂来说,加了增白剂不仅能提高小麦出粉率,还能缩短面粉后熟周期,这两笔账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宝贵的利润。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里,俗称“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依然保留其中,不过全国政协委员冯平曾透露,卫生部在对全国政协的回复中提到,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由此,有报道说“面粉增白剂下课”,但这恐怕还是一种不太确定的“将来时”。
消费者不可能全都变成化学家,而且从理论上说,符合国标、批准上架的食品就应该是安全无害的,所以消费者也没有必要成为化学家,去逐一辨识各种添加剂的利弊。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严格的市场监管,标准本身的制定也是重要一环。
谈到标准,当然都是相关部门,也就是“裁判员”制定的。不过与此同时,社会上还传着“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的说法。从理论上说,运动员再大牌,也不能决定裁判员的判罚规则。但是企业标准成为国标的事情还真的出现过,例如曾经引发热议的“馒头国标”,就是由河南某馒头企业牵头起草的。
标准的制定需要征求企业意见,但更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出决策。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方面,自然人的健康和生命受到损害,是难以“扭亏为盈”的,所以我们才一再地说:民以食为天。
面粉能否加入增白剂的争论或许仍将继续,不过有一点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确:标准要远离利益,并且加入由科学和负责这两大要素。
关于面粉添加剂的存废之争已持续近20年,说到底是卖相与品质、“标准”与安全、企业效益与民众健康的博弈,据有关资料介绍,俗称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苯甲酰是略带刺激性气味的白色粉末,在加热或受到摩擦时易产生爆炸,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其不单纯有致癌作用,同时也具有引发作用,而对于具有多种作用的致癌物,称为完全致癌物。在安全性存疑、必要性缺失的情况下,面粉添加剂的存废之争当以民生为念,让良心战胜私欲,毕竟民众的健康比天大。面粉增白剂是否最终被禁用,期待秉公定夺。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