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干扰计算方法 |
|
标准编号:GB/T 13619-2009 |
标准状态:现行 |
|
标准价格:54.0 元 |
客户评分: |
|
本标准有现货可当天发货一线城市最快隔天可到! |
|
|
|
|
|
本标准给出了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容限、干扰类型和干扰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1GHz~40GHz频段,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之间以及雷达系统对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计算。
本标准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之间干扰协调的主要依据和验算手段,也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总体设计、工程建设与维护的依据。
|
|
|
|
英文名称: |
Interferenc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digital radio-relay systems |
替代情况: |
替代GB/T 13619-1992 |
中标分类: |
通信、广播>>通信、广播综合>>M04基础标准和通用方法 |
ICS分类: |
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100电磁兼容性(EMC)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09-05-05 |
实施日期: |
2010-07-01
|
首发日期: |
1992-08-19 |
提出单位: |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9) |
归口单位: |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9) |
主管部门: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起草单位: |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
起草人: |
谭海峰、李景春、刘斌、周兴国、黄标、靳頔 |
计划单号: |
20062038-T-469 |
页数: |
32页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0-07-01 |
|
|
|
本标准代替GB/T13619-1992《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干扰计算方法》。
本标准与GB/T13619-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中所有关于模拟微波的部分;
---更新了系统干扰允许值和误码率计算的相关内容;
---更新了部分传输损耗的计算方法;
---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海峰、李景春、刘斌、周兴国、黄标、靳頔。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619-1992。
|
|
|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数字微波接力系统差错性能指标2
5 干扰允许值计算方法4
6 干扰分析参数的计算方法7
7 雷达对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的干扰计算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功率谱密度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犛犈犛犚与犘e 的关系21
参考文献24
图1 数字通信网假设参考通道2
图2 国内部分的假想数字通道组成3
图3 犱1 和犱2 的确定9
图4 圆形障碍物犺、犱1 和犱2 的确定9
图5 多障碍物计算中犱a狀,犱狀b,犱ab的确定10
图6 3、4区犢(90)曲线11
图7 最坏月份和年度传输损耗差12
图8 路径的几何参数14
图9 鉴别角计算16
图B.1 不同犕值下犛犈犛犚对应的误码率22
图B.2 不同犕值下犛犈犛犚对应的误码率23
表1 全程端到端通道差错性能要求3
表2 接入网端到端通道差错性能要求4
表3 500km 短途网端到端通道差错性能要求4
表4 SDH 中块的大小4
表5 犓=2000时犕对应的误码率犘e 5
表6 犓=8000时犕对应的误码率犘e 5
表7 地面电特性参数ε、σ 值8
表8 气象因子和大气结构的参数11
表9 犆(狇)的典型值11
表10 犆1~犆4 在不同气候区的值13
表11 耦合损耗犃C 13
表B.1 不同犕值下犛犈犛犚对应的误码率21
表B.2 不同犕值下犛犈犛犚对应的误码率22
|
|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5088-2005 SDH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