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茶叶委员会公布了欧盟茶叶农药残留的新标准。这一标准对2007年2月26日欧盟颁布的2007/12/EC指令进行了大量更改,涉及的项目共有227项,其中207项的限量为目前仪器能够监测到的最低标准。这一标准再次提高了我国茶叶出口的门槛。
浙江省是全国最主要的产茶区,年出口茶叶20万吨,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绿茶出口量占全国的70%,是全球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年均出口欧盟6000多吨、货值1400多万美元。据海关数据显示,去年浙江检验检疫局在全省口岸一共查获不合格出口茶叶1250多吨,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与浙江茶叶出口相似,我国福建茶叶的出口也因农药残留超标呈现下降趋势。据福建海关透露,福建省茶叶2001年出口2.04万吨,2004年降至1.39万吨,经过2005年和2006年恢复性增长,2006年出口量为1.74万吨。
我国的茶叶出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中国茶叶企业需要从源头抓茶叶生产安全与规范,并借此促进产业转型。国外贸易的技术性措施并非是不可攻克的,国内有些企业已经采用了很多生态防护方法,比如从动植物身上提取抗虫药、利用生态食物链进行防护、人工捉虫除草等。中国茶叶产业还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减少生产总量,提高生产质量,从而提高产品价格。
此外,我国应在检验项目、检验标准的制定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摩擦。在制定标准时,我们既要参考国际标准与法规,还要依据中国国情不断进行调整。
面对国外贸易的技术性措施,中国的茶叶企业应从几个方面着手改进:建立安全可靠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农残指标符合进口国要求;结合国外标准和中国茶叶生产实际,尽快出台统一的茶叶农残标准和配套检测方法;切实加强对农药生产厂家的监督、检查,杜绝违禁农药的生产、销售;加强宣传、培训,使广大茶农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各级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切实加强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互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