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既给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4月23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他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丰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对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重大意义的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嘱,从战略高度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既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殷切关怀,也是对标准化工作者的最大鼓舞和鞭策。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新生产要素的引入以及要素的重新配置,势必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农产品供给从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为标志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这一思路和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现实可行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以全球化视野发展农业;二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三是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除了具有食品保障功能之外,还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中央1号文件中专门指出: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健康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通过示范带动一村一品”的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 综上所述,农业标准化工作要为促进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来讲,除了继续加强农业物质产品和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也要关注和拓展农业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的标准化工作。积极示范推广规范化、标准化模式的农业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既是实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新视野、新领域。农业标准化在此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任务,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 一、因地制宜地拓展以文化业业为内涵的标准化示范项目,积极塑造品牌化业业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保障,那么文化就是农业现代化的灵魂。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由农业文化所衍生出来的文化农业,从历史意义上讲,是由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集合,具有传统性、品牌性、生态性特点;从现代意义上讲,它是与科技农业、精准农业、种子农业、生态农业相类似的以文化为突出特点的新型业态,具有传承性、市场性、体系性、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等特点。
各地方各部门在农业标准化示范活动中创新工作,已经涌现了一批如: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采摘农业、品牌农业等带有浓郁乡土文化内涵的标准化示范项目,在改变了传统农业,实现了增长方式转变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弘扬农业文化,培育文化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品牌,企业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把品牌做好,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媒体也在传播各种品牌理念。但当前在品牌观念上尚存在误区,很多人对品牌的认识并不清晰,造成其塑造品牌的行为模糊、随意,产生的品牌结果自然也是很勉强的。 产品有产品的价值,品牌有品牌的价值。品牌不是具体的什么东西,有人讲品牌就是商标,就是图形,就是包装,或者是这些元素的综合体现。其实这些都和品牌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说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品牌则是塑造出来的。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弘扬农业文化的过程。 为什么这样理解呢?首先我们要把品牌概念理清楚:品牌其实是产品概念对应的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品牌是覆盖在产品上的一种情感利益的认同,它是产品对应群体的情感价值的满足。企业所塑造的产品品牌是该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具体体现。品牌是需要通过时间塑造、磨练和认同。品牌不是自己造出来的,简单的利益认同也不是品牌价值。好感只是情感价值的一部分,还要累积更多的情感和价值,才能达成品牌的整体认同。这种情感价值的积累过程,就是沉淀人文历史的、自然地理的文化价值的过程。这是品牌形成的客观规律,也是为什么提倡弘扬农业文化的市场价值的意义所在。 山东蓬莱市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突出以四大优势来塑造葡萄酒产区品牌,就是鲜明的例证。一是自然气候的优势(光照、温度、降水适宜生长),二是地理区位优势(北纬37度适宜种植),三是标准化产业优势(标准化种植走在全国前例,带动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人文优势(2100年历史,独具特色的文化颇具盛名)。在以上优势的基础上,蓬莱塑造品牌方面还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区,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二是强化行业管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质量监控。三是突出文化培育和推广,致力于葡萄酒文化载体的建设,形成了集种植、酿酒、旅游于一体的蓬莱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整体品牌形象。2006年蓬莱葡萄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利税5.3亿元,带动3.7万农户增加收入3亿元。46家葡萄酒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0万公斤,占全国1/5。其中六家企业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标志,2个产品获国家免枪产品,2个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一个产品获中国名牌。2006年蓬莱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在山东上百个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著名品牌。
除此之外,各地正在兴起的农业旅游也是把农业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它把农也生产、科技应用、园林艺术、农产品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弘扬、培育文化为内涵的农业,因地制宜地拓展类似传统园艺业、特种种植养殖业、特色品牌农业、特色旅游以及都市农业等以文化农业为内涵的标准化示范项目,积极塑造品牌化农业,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既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标准化工作为之服务的必然选择。 二、挖掘以传统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内容的示范项目,多功能提升业耐加值是业标准化关注的又一个新视野 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始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十分关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揭示世界农业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005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的农业系统,作为世界农业遗产进行保护。据悉,作为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农作方式的浙江青田的稻田养鱼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入选项目。
中国作为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东方古国,蕴藏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农业标准化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面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类似稻田养殖标准化示范项目已经是许多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中的成功典范。通过标准化示范,不仅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了生产率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通过示范带动“一村一品”、“一品一业”的发展,加快培育了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走向致富之路。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就要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选取合适的地区、村寨的耕作方式和工艺,培育主导产品,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以浙江青田“稻田养鱼”农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参照,组织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形成一个国家级的保护系统,开发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项目,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升农业的文化含量,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积极的作用。
获得的农业物质或非物质遗产的高附加效益是无与伦比的。 三、标准化向业的深度广度拓展己具备了工作基础 首先,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我国方兴未艾,农业标准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被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也逐渐被全社会认同。这是拓展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基础。 其次,近几年在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积累丰富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经验,培养锻炼了一大批热心于标准化事业的专家和队伍。
再次,有关部门、地方积极支持。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商务部等主管部门都十分关注新农村建设问题,也十分重视标准化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在制定标准和组织实施方面给了支持。有的地方政府更是重视支持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在经费投入方面提出明确的配套扶持政策。这些都是拓展农业标准化领域,做大做强示范区上作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相信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找准项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格局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事业的发展,取决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而思维关系成败。农业标准化肩负着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光荣历史使命,面对的农业是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千差万变的、各具特色的农业,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灵活多样、与时俱进的与之相适应。有时,我们需要直线思维的执著;有时需要逆向思维的睿智;有时需要发散思维的灵活;有时需要系统思维的缜密。标准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创造,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标准化其基本功能就是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标准化活动,从来就不是孤立进行的,或者结合生产实践,或者结合管理实践,或者兼而有之。在我国农业标准化已经实践了几十年,到今天农业标准化活动有条件有能力扩展渗透到大农业实践活动中的一切领域。更广泛更深入地拓展工作的新视野,才能胜任时代赋予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