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在居住地点附近的北京朝阳区定福庄农贸市场里买了一些散装坚果和炒货,不料吃起来却发现这些炒栗子、花生、腰果和核桃有很多已经霉变、虫蛀或酸腐。问及摊主,摊主却满不在乎地表示,散装坚果难免会有一些问题,不必认真,每天光顾摊位的人络绎不绝,从没有听说吃出什么问题来。 笔者又走访了其他几个摊位,品尝之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而且在一家拥有固定店铺的坚果店里,笔者发现该店内卫生环境较差,用于炒货生火的煤随意堆放,室内潮湿高温,一些无壳类的坚果,如椒盐豌豆、日本豆、去壳核桃都陈列在木桶中直接与空气接触,至于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更是未有踪迹,显而易见,这样的食品是没有可靠质量保证的。
目前,街头的散装坚果炒货摊到处都是,芬芳的味道、诱人的颜色和新鲜酥脆的口感总是引得不少路人购买,加之坚果营养丰富,是人体抗氧化的最好食品之一,普通人家也常备坚果待客,而超市的包装品价格又着实很贵,所以很多人都有光顾或者长期购买散装坚果的经历。笔者在定福庄市场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他们均表示有过购买到霉变、质变、不新鲜散装坚果的遭遇。消费者还向笔者反映,普通消费者对国家规定的干果类食品卫生标准并不熟悉且无法对照,平日里只能凭借日常生活经验和普通常识来选购坚果炒货食品,但现在的小贩为了使坚果看起来更新鲜更诱人,经常使用化学手段对坚果进行“美容”,让消费者不能安心。
据了解,有些小贩兜售的瓜子、松子、栗子等口味特甜,往往是因为商贩大量添加了甜味超过食糖300倍的糖精。“椒盐松子”、“椒盐花生”这类炒货往往是用浓度非常高的糖精水、工业盐水拌炒出来的。瓜子、花生表面上白花花,实际上粘上了高浓度工业盐。“奶油瓜子”可能是一些小作坊用从饭店泔水中提炼出来的“泔水油”炒的。有些商户还用硫酸洗核桃,除能让核桃壳颜色变鲜亮外,还能让核桃壳变薄,那些残留在核桃仁上的硫酸会破坏人体的酸碱平衡,如果核桃仁上残留硫酸较多的话,吃一次就能烧伤肠胃黏膜,即使残留较少,慢慢在身体里积累,也会出现中毒现象。更可气的是,一些不法商贩收购没有晒干或者隔年的花生作原料,这类花生极易变色或发生霉烂,霉烂的花生多有黄曲霉菌污染,此菌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尤其易致肝癌。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会对食品行业进行多次抽查,干果炒货一直是抽查的重点。7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干果类产品的合格率为92%,既然如此,为什么市场上还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干果”呢?业内人士透露,干果食品的多次抽查仅限于品牌产品,对散装干果却几乎从未抽查过。今年1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对包括炒货制品在内的13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规定炒货产品必须贴有QS标志,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销售单位也不得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但就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这一规定对散货市场几乎没有起到和品牌产品等同的规范作用。除此之外,即使是对品牌产品的抽查,国家对炒货行业也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行业标准。业内人士介绍,国家相关部门在进行检查时,只能套用其他产品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毕竟不是专属炒货类的,套用时难免存在界定模糊,甚至不合理的问题。再加上质量监督系统和卫生系统所持标准不一致,无论对行业整体还是执法部门,都存在极大的困扰,这也是导致一些产品不合格的客观原因。据了解,国家标准委已经下达了《坚果炒货通则》项目计划书,计划将在2007年内完成《通则》的编制和审定工作,届时,坚果炒货市场的混乱状况有望有所改观。
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也需多加鉴别。不法商贩的一大花招就是好坏混杂,因此消费者购买时要从商品袋的不同层次中挑选品尝。另外,越是外表光鲜的坚果,消费者越要多加小心,有不法商贩为了让干果看起来更“漂亮”,用硫磺等有害物质熏染干果,这样的干果外表上看起来富有光泽、颜色鲜艳,实际上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比如,如果是熏染的干红枣,表面呈现亮红色而且比较肥大。在购买榛子、瓜子、干枣等干果时尽量不要选择太亮的,特别是表面好像上了一层蜡的就更要谨慎食用。除此以外,消费者千万不能贪图一时的便宜,如果你所要购物的商家出示的价格比平均价格低很多,最好不要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