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羊城晚报》报道,一条条看不见的战线为珠海人的餐桌拉起了安全网。当问题食品频频曝光令人触目惊心时,珠海人或可安心上餐桌。珠海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陈昌亮说:“这几年珠海没有出现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屡屡让社会和大众痛心,苏丹红、红心鸭蛋、“多宝鱼事件”等,食品安全四面楚歌,珠海市竟然“几年没有出现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这是当地政府重视“安全生产”的结果,是企业、商贩对食品安全标准、安全措施和制度的绝对认同和不折不扣的落实,也就是说,安全标准的细化、稳定化、制度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保障作用。
卫生标准和安全制度就是水平尺杆、标准线,就是指导企业、商贩规范生产、安全生产的健康底线和准入门槛,就是纠正生产、销售不良的“制度良药”。有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有了这种细致的“标准认真”,就会有食品安全的效果。
据报道,他们倡导“食品安全从种子开始”,“从2002年起,政府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种养密度、饲料、种苗、管理、检验都必须标准化,按规范生产,建立了近4万亩标准化示范区。农业局购置全省农渔系统首辆农渔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车,将安全监测提前到田头,监测水质和农药残留。通过对养殖场生猪的监管,珠海生猪阳性超标率为0.53%,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3年,珠海市政府还发布了政府令,实施‘无公害蔬菜准入制度’,经检测不符合无公害蔬菜标准的蔬菜禁止在珠海市销售”。他们还“清理作坊深入到农村”,“对乳制品、含乳饮料、面包糕点、豆制品、瓶(桶)装饮用水、食用植物油、蜜饯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工商部门对辖区内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和经济户口卡片,实行区域内动态巡查,共清理不合格的食品生产经营户1.7万户”。“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食品安全专家组,每年对珠海的食品安全状况作出评估,提出警示”。构建了食品安全的天网,才保全了食品安全的一路畅通。
我国虽然已制订了包括各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在内的众多标准。但标准在很多地方一直存在着“执行难”问题,“主要是标准分散交叉,缺乏协调机制”。(2005年4月14日新华网)特别是加入WTO后,原来的食品标准未能及时与世界接轨,标准发展与安全需要、国际形势相比,明显落伍等。“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管理的尺度和依据又不够统一规范,有了利益抢着管,没有利益无人管。标准悬空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的最大阻碍。所以,食品报警尽管连连拉响,却不能有效杜绝,归根到底与标准缺乏落实关系甚密。
食品安全标准必须细化、统一、规范、准确,因为一个微小数字的移动增减就可能引起人命事故,导致社会恐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都与明显违反或不符合相关标准有关。如果都能像珠海那样,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实事求是的、便于操作的安全标准,并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制度也不会如此悬空。
有人说,规范食品安全标准会增加制造成本,提升食品价格,降低消费者的积极性。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在消费者对新标准还不甚了解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贪图便宜,购买缺乏标准规范的食品,当“食品炸弹”屡屡在耳旁炸响的时候,会唤醒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最终会选择“安全大于便宜”的市场逻辑,积极选购安全食品。久而久之,“标准防护墙”形成了,食品安全自然就能够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