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首次发布纺织品抗菌性试验方法(ISO20743:2007Textiles--Determinationofantibacterialactivityofantibacterialfinishedproducts)。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第一个全球通用的纺织品抗菌性试验方法的诞生。
新标准适用于服装、纤维填料、纱线、服装材料和家庭装饰产品等各类纺织品,同时也适用于添加各类型抗菌剂(有机、无机、天然和人工制造的抗菌剂)的抗菌整理,以及内嵌、后整理和嫁接等各种形式的抗菌整理工艺。
近年来,随着纺织品抗菌整理工艺的不断发展,功能性纺织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抗菌内衣、抗菌袜、抗菌纱线、抗菌医用纺织品、抗菌湿巾等成了市场上的热销商品。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抗菌性纺织品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虽然不少国家都建立起了各自的纺织品抗菌标准,但试验方法不尽相同。此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标准,生产厂家难以选择统一标准。
此次发布的新标准,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该标准主要参照了现有的抗菌定量分析法(如AATCC100,JISL1902)、抗菌定性分析法(如SNV195920,AATCC147)和抗霉菌评定法(如BS6085,AATCC30,SNV195921)等相关标准。根据新标准的规定,抗菌试验方法可根据纺织品的用途及使用环境选择下列3种方法中最适用的一种:菌液吸收法(Absorptionmethod),适用于在消费过程中接触汗液等水分的抗菌加工纺织品的抗菌性试验;转移法(Transfermethod),适用于在消费过程中产生少量水分的抗菌加工纺织品的抗菌性试验;细菌转移法(Printingmethod),适用于消费过程中处干燥状态的抗菌加工纺织品的抗菌性试验。
目前,我国也已对抗菌性纺织品提高了关注程度,相继出台了《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和GB/T20944-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两项标准。为了进一步实现与国际先进检测水平的接轨,切实保证抗菌性纺织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疫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此次发布的国际标准进行解读,并在对照中找出我国相关标准的局限性,积极开展标准修订及推广应用工作。国内纺企也应加大对抗菌性纺织品的研发和把关力度,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来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争取实现产品利润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