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标网 回首页
标准分类  最新标准New!  标准公告 标准动态  标准论坛
 高级查询
帮助 | 登录 | 注册
查标准上工标网 免费查询标准最新替代作废信息
 您的位置:工标网 >> 标准动态 >> 标准新闻 >> 新闻内容

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残疾人用车项目的工作情况


    来源:《汽车标准化》     更新时间:2004-11-07       评论: 0

前言    目前,全世界共有约6亿残疾人,包括肢体残疾、听力、视觉障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由于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多个方面。有数据表明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其人口所占比例将有明显上升趋势。

    在这些残疾人当中,有许多视觉、智力、精神正常的人对于现代交通工具有着迫切的需要,渴望享有与正常人一样的架势权利,因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等地,肢体残疾人都享有驾驶汽车的合法权益,他们以汽车为交通工具,而且驾驶技术及安全能力很高。政府也允许汽车生产厂家将其产品改装成残疾人专用汽车,安装符合要求的辅助机械装置、专门器材和装置,并要求这些改装后的汽车具备更严格的技术性和安全性。

    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出台专门的残疾人用车标准,其技术内容均包括在相应的乘用车或客车标准中。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门针对残疾人用汽车在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TC22)中成立分技术委员会SC26,并开始对残疾人用汽车开始制定有关的国际标准。

    在我国大陆,尽管没有法律明确规定残疾人不能驾驶汽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它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此,残疾人驾驶汽车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一直是事实上的禁区。近几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生产实力的逐步提高和以人为本、给予残疾人更多人文关怀这一理念的逐步深入,为残疾人生产或改装其专用的汽车产品,使残疾人能够安全便利地驾驶、使用汽车一定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特介绍ISO/TC22/SC26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并较为详细地介绍ISO/TC26/SC26目前正在起草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草案,即:

    ·DIS10515道路车辆——载客人数最多为8人的残疾人(乘坐轮椅或不需轮椅)用乘用车;

    ·残疾人用驾驶控制装置——第1部分:机械控制器。

    正文    200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的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ISO/TC22专门成立了一个分技术委员会SC26——“运输不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不超过8个乘员的残疾人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西班牙。它接手了原TC22/WG4秘书处的工作,专门从事制订残疾人用车的技术标准,包括术语、试验方法、尺寸公差、性能要求和技术规范等。

    目前,该分委会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正式成员国12个,西班牙、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马耳他、荷兰、澳大利亚、瑞典;观察员7个,捷克、克罗地亚、比利时、智利、哥斯达黎加、奥地利、波兰。

    2004年年初,该分委会在马德里的国家人员自理和技术援助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Persons Autonomy and Technical Aids,CEAPAT)办公室召开了该分委会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四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明确了该分委会的工作范围,确定了工作规划以及近期的工作。

    工作范围:确定不包括驾驶员在内的8人以下残疾人用车的最基本的性能,确保这类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类汽车可以为了满足残疾人的要求而进行特殊设计,也可能是对现有车型进行改装。

    工作规划:在分委会第一次大会上,分为会主席Mr.Juan DOLS阐述了SC26在工作初期的重点,大约围绕3项标准展开工作:

    ——WI1:不包括驾驶员在内,不超过8人的汽车。

    针对该项目制订的标准为:道路车辆——载客人数最多为8人的残疾人(乘坐轮椅或不需轮椅)用乘用车,现已出台标准草案,编号ISO/DIS10515。此标准规定运输8人以下的残疾人汽车的最低安全要求。该车辆应经过特殊设计或经过对现有车型进行改装。

    ——WI2:不包括驾驶员在内,8人以上的汽车。这就是该标准与前一项标准的不同之处,现在还没有草案出台。

    ——WI3:汽车操纵适应性。

    目前已出台一项草案,名称为:残疾人用驾驶控制装置——第1部分:机械控制器。该标准适用于残疾驾驶员驾驶车辆用的控制装置。该装置与车辆制造商提供的初始装备有所不同。目前,对于该项标准的适用范围还有争议。英国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该标准应适用于所有的制造商,当然也应包括原始制造商。

    从上面的3个项目的进展可知,制定8人以下残疾人用车的标准仍是目前工作核心。8人以上汽车的标准化工作是第二步。

    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Mr.Juan DOLS强调,尽管第一次会议的参会代表都来自欧洲国家,但并不能因此影响制定“国际标准”的目标,决不能把标准制定成仅适合欧洲需要的标准。SC26将提请TC22秘书处开始在成员国内对这些项目征求意见,并要求P成员提名专家参与到工作中来。如果有5个以上的成员国赞成这些项目,并且5个以上的正式成员国有专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这些项目可能注册为初始工作项目。

    本文将着重介绍DIS 10515和WI3的工作文件。

    1 DIS10515道路车辆——载客人数最多为8人的残疾人(乘坐轮椅或不需轮椅)用乘用车

    1.1 相关专业术语:

    残疾人用车:就是经过特殊设计或对现有车型经过改装的、用来运输残疾人(包括适用轮椅的残疾人)的乘用车。其质量规定见ISO 1176。整车空载质量、最大允许总质量、有效载荷分别见ISO代码M06、ISO代码M08、ISO代码M10;

    人口坡度:在地面和车辆乘员舱间的倾斜平面,事能让包括做轮椅的残疾人在内的人员进入车内的平面;

    举升平台:在车上安装的装置,经过特殊设计适合载人,尤其是残疾人(包括坐轮椅的残疾人)。

    跪倾系统,使一个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可以全部或部分降低和举升车辆的上部结构;

    轮椅固定系统:是一种能在正常行驶和碰撞中能确保轮椅在适当位置的装置或系统。相似的名称又轮椅稳定装置、轮椅锁死装置;

    乘员约束系统:是一种能在碰撞中约束车内乘员,避免他们和车内部件或其他乘客相撞的设备;

    头枕:用来限制面向前方的乘客在车辆发生追尾时头部相对颈部向后移动或在正碰中反弹的装置;

    标准座椅:是指符合交通法规的座椅;

    残疾人用座椅:由标准座椅衍生而来。如果在标准座椅上装备了与残疾相关的附件,就可以成为残疾人用座椅;

    轮椅座椅:在汽车上,残疾人用的特殊座椅。

    1.2 技术要求

    1.2.1 该标准规定,残疾人用车除了符合相应各类车辆的标准外,还应在底盘、驾驶舱、乘员舱和进入辅助装置、车门、轮椅座椅、乘员约束系统等方面都符合特殊的技术要求。

    底盘  主要包括悬架和备轮两方面。悬架应确保行驶中乘员的舒适性。备轮则要求,它应放在除服驾驶外的乘坐乘员易接近的位置。

    驾驶舱  地板遮盖物应防滑。如果在驾驶员位置旁边有座椅,应有栏杆和/或扶手等设施。此外,驾驶舱内应有内后视镜,在驾驶员的位置可观察乘员舱。

    乘员舱  是该车的关键部分,要求较多:

    ——内饰  内饰应保证车辆顶部和车箱壁阻热、阻冷。根据ISO3795的试验,使用的所有材料燃烧速度不应超过100mm/min。地板覆盖物应为防滑型。给使用轮椅的残疾人设计的空间或走廊的侧边应有耐用材料制成的30mm高的防护裙边。

    ——设计安全上应保证突出部件和地板凹痕不能有危险;

    ——对于无需有服务人员放置轮椅并确保乘员安全的车辆,在车辆纵向平面内,车内净高至少为1400mm,(推荐值1450mm)否则为1750mm;

    ——车窗的位置应允许乘员向外观看。如果有需要,应安装窗帘等设施以隔热或阻挡太阳光;

    ——应安装换气系统,保证乘员舱内1h换气20次;

    ——加热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保证乘员舱内热量一致。乘员舱内的加热系统与发动机相对独立,应能保证在气候寒冷的国家,当车辆静止时能保持车内温度。

    车门  有旋转式、滑动式、外开式、折叠式、上下开启式几种。

    ——车门的位置和数量。除驾驶舱外,乘员舱至少安装两个车门,车门不得都安装在车辆的同侧。对于只一人使用轮椅的车辆,乘员舱可以只有一个车门;

    ——车门的尺寸。对于轮椅使用者,车门的最小宽度为800mm,最小高度1400mm,推荐高度1450mm。在这种情况下,应安装举升平台允许轮椅进入;

    ——车门开启。铰接车门的最小开起角度为90º。安装举升装置的车门,车门应开启到足够大的空间,使得举升装置能安全工作。每一扇安装在车辆后部的开启角度大于90º的车门,当完全开启时,其伸出量最多不得超过车辆最宽处200mm。应有措施保证车门处在上述全开位置时,不能坠落。

    ——门锁。车内的打开装置应保证车门和门锁不会意外打开。所有的车门应能从车内锁住,从车外开启。

    轮椅座椅及空间  根据残疾程度,应提供:标准机动车座椅;残疾人用标准座椅;轮椅座椅的空间。要求:

    ——自由地接近乘员  当车辆在运动中,所有的座椅应容易接近,能为残疾人提供帮助;

    ——座椅固定点  为了使残疾人用特殊座椅和标准座椅可互换,两者的安装点应相同;

    ——轮椅固定系统  残疾人用车中轮椅作为座椅,应根据ISO10542-1的规定,与固定装置固定。固定系统的简单操作说明应粘贴在乘员舱中。为了操作灵活,汽车地板应水平(车轮的拱形除外),并且突出部件不能妨碍在乘员舱内的活动;

    ——乘员约束系统  根据乘员行动障碍的程度,需要安装头枕和三点式座椅安全带或至少一个相应的约束系统。如果不能安装三点式安全带,应安装腰式安全带或与之等同的系统。

    进入辅助装置  包括对他办、扶栏、入口坡道和举升平台的要求。

    ——在车辆空载下,除非入口没有踏板,而是入口坡道或举升平台,则第一层踏板距地面最大高度为250mm。车内的踏板应连接在一起,高度在120mm到225mm之间;

    ——扶栏  应设置在入口处两侧,每一个扶栏、扶手或支柱都应颜色鲜明而且防滑;

    ——入口坡道  倾斜度不大于10%时,可以自由使用;大于10%,坡道上应粘贴标记,表示应在有协助的情况下使用。倾斜度不能大于20%,坡道应有1个或2个固定部件,应安装45mm±5mm高的边板以防轮椅从侧边翻滚下去。坡道在使用中应安全可靠。

    ——举升平台

    总体要求  举升平台可作为承载平台。由于它工作时平台的伸出部分超过车宽,所以应有清晰可见的警告作为安全措施。如果平台的工作位置已超过汽车的尺寸限度,则无论在白天或黑夜,都应能从进入侧看到它。除此之外,还应有符合法规的红/白警告标识(涂层或薄膜)标示平台的宽度,该标示应标在平台的整个宽度上。警告标识应设计成垂直树立状,当举升平台不在地面上时,从后部可以看到。在平台后部两角的三角警告牌或锥形红白斑条可作为警报标识。从平台到车辆地板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mm。所有到达乘员舱的踏板不得高于15mm。平台的举升力应至少为3000N。平台举升力应清晰可读地标在承载区。安装举升平台时,应严格遵守厂家的说明。应备有紧急情况手动操作的说明条款。

    尺寸  举升平台至少宽750mm,推荐850mm;长度至少1100mm。

    安全设备  在平台工作时,安全设备能自动防止乘员的脚卡在车辆和平台之间。平台一侧应有扶栏,高度至少为800mm。扶栏能用来为乘坐平台进入汽车乘员舱的残疾人(可以坐轮椅)做扶手。

    如果平台相关的机械、电器和液压设备在乘员舱内,举升平台工作时不允许有半径小于6mm的边角伸入舱内。如果必要,这些边角可用覆盖层保护起来。

    1.2.2  着色、文字标记和符号

    所有的机体、包括下部都应经过预处理并防撞击。车辆根据消费者的要求着色。出于安全考虑,车身外部应涂鲜艳的颜色。如果有入口符号,应遵守ISO/TR7239-1984的规定。

    1.2.3  无线电话系统

    应具备防干扰系统,保证无线电话系统的使用。

    1.2.4  内部照明系统

    车内应有足够的光线,但同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驾驶员眩目。入口处光线适当,避免进入的人员眩目。

    1.3  检验

    首先对残疾人用车进行检测,确保该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1.4  操作说明

    车上应附带以下说明:

    ——车辆的操作和维修说明;

    ——入口坡道和举升平台的操作及维修说明;

    ——轮椅、乘员约束系统和残疾人用特殊座椅及安全带的操作及维修说明。

    2  残疾人用驾驶控制装置——第1部分:机械控制器

    该项目目前处于新工作项目阶段,在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性能评估等方面的内容还不完整。

    2.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残疾驾驶员驾驶车辆用的机械控制系统,它包括不同的装置。该系统不是指汽车制造商最初提供的控制系统。

    2.2  技术要求

    有一般要求和部件要求两部分。

    2.2.1  一般要求

    ——所有驾驶控制系统均不得有锋利的边角和参差不齐的凸出物以免给驾驶员或其他人带来伤害;

    ——所有驾驶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允许健康人使用原有的汽车OEM(原装)控制器进行常规驾驶;

    ——如果对车辆原装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特别改动,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该车辆只能由指定的驾驶员驾驶;

    ——驾驶控制装置,例如制动器、加速器和离合器等在释放后应能自由地回到空档位置;

    ——驾驶控制装置不应与其他的控制装置和附件的操作相互妨碍;

    ——制动尤其是应急制动时,不得与仪表板或其他部件相互干涉;

    ——安装驾驶控制装置不应削弱车辆原来的结构强度或安全性;

    ——手动制动拉杆应比方向盘突出,它的尺寸应能使残疾驾驶员既能保证驾驶所必需的力度又能及时地实施制动;

    ——此外,挪威的专家还提出了几条建议,例如,在手动制动杆上安装一个“保持制动安全的装置”,使得进行其他操作时仍能保持制动,驾驶控制装置应能和原始制造商生产部件(即车辆原装的OEM部件)一样,满足碰撞安全要求、比方向盘突出的部件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要求等。

    2.2.2  部件要求

    尽量减轻由正常使用引起的磨损和损坏,所有易损部件应能很便利地进行更换,避免因正常使用引起的变形,所有金属件应耐腐蚀,紧固件不能因震动而松动。

    2.3  控制系统生产商应提供如下信息或标记

    各形式控制系统安装指南、这些系统的使用或操作说明、质量保证书、制造商的姓名和地址、详细的维修指南、已经审批的服务代理商、紧固件所需转矩(如果在安装或维修时有特殊需要,应在说明书中说明)、应定期检测易损件,探测损坏程度等。

    所有的控制系统的安装说明应字体清晰,并附有图片或插图,并经过认可的熟练的技工完成。质量保证书应确保控制系统自安装后至少12个月内质量可靠、工艺稳定。此外,控制系统上应清晰地标有如下信息:制造商名称、商标或其他标识。

    2.4  挪威和西班牙的专家认为控制系统应具备强度、抗疲劳、抗振和耐腐性等四种性能,但具体内容仍在协调中。因此还没有对振动、疲劳强度和耐腐性试验提出具体的试验方法和限值要求。

    ——强度要求

    ·制动时手动控制杆的强度

    挪威专家建议,所有受冻控制器的部件必须能承受在实车运行中减速和加速时施加给车辆OEM制动器或空气系统的力。手动控制器安装在车身或制动器及空气系统上面时,未经汽车制造商的许可,不得改变原始部件的性能。

    西班牙专家建议,在进行强度试验时,驾驶控制系统总成排列不得改变、部件不能松动、不能有裂缝或永久变形。

    ·加速时手动控制杆的强度

    西班牙专家建议,在进行强度试验时,驾驶控制系统总成排列不得改变、部件不能松动、不能有裂缝或永久变形。

    ——抗疲劳要求

    挪威专家建议,手动控制器应在正常磨损下使用10年,仍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如果在此期间需要维修,应提供维修手册。

    西班牙专家建议,在进行疲劳试验时,驾驶控制系统总成排列不得改变、部件不能松动、不能有裂缝或永久变形。并且,所有部件的高应力区(例如,焊缝、弯曲和残余变形)不应出现疲劳断裂。

    ——抗振要求

    挪威专家建议,手动控制器应在正常振动下使用10年,仍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如果在此期间需要维修,应提供维修手册。

    西班牙专家建议,在振动试验后,驾驶控制系统总成的所有紧固件的预驾转矩变化量不应超过15%。

    ——耐腐性要求

    挪威专家建议,手动控制器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发生腐蚀或其他材料损坏,使用10年仍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如果在此期间需要维修,应提供维修手册。

    西班牙专家建议,所有金属件都应进行耐腐性试验,试验后所有部件的铁制品或非铁制品都不得出现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传递给驾驶员或他们衣物的腐蚀。

 【返回新闻首页】【关闭窗口】【发表评论(0条)
 
相关新闻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 ·螺纹标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 ·从无线局域网(WAPI)的失利看我国的“标
·“固体胶行业标准制订审核会”近日在宁波圆满 ·国内抗菌标准亟待接轨国际 产业产
·IEC 2006年2月上旬颁布的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最新调查报告
IS
·关于行业标准《折纸机》征求意见的函
·关于行业标准《喷码机》征求意见的函
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册>>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推荐资讯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知识产权服务..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市场监督管理..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集中供养精神..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A级旅游景区..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废止《时代云功能接口规..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工业互联网综..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智能煤矿融合..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政府网站集约..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批准发布《水利工程质量..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402号
热点新闻
交通运输部发布9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发布,对层高、电梯设置、隔声
国家标准委发布《标准数字化标准体系建
我国今年拟制修订41项数据领域国家标
新修订发布的19项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专
前2月我国新增发布“两新”领域国家标
《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管理规定》修订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有哪些
煤电能耗限额标准于4月1日起实施
图片新闻

生活家电全面升级 标准助力门槛提高

数码相机有效像素国家标准近期出台

慕思助《软体床》标准看齐世界水平

新《电梯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于3月1日
专题新闻
· 思念三鲜水饺惊现病原菌
· 2011世界标准日专题-国际标准树立
· 天宫一号倒计时将实现首次空间对接
· 依据四项指标 严打“地沟油”
· 月饼出现双向标准 深陷枧水之困
· 名牌运动服含毒 可致性早熟
· 血燕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 “化学酱油”专题 酱油再遭质疑门
· 肯德基醇豆浆遭质疑
· 染色馒头泛滥 食品标准空白多
· 雀巢等知名婴儿食品陷入安全门
· 节能灯不合格 标准门槛低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使用条款
QQ:1197428036 992023608 有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Copyright © 工标网 2005-2023,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