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概况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原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是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加工材专业生产、科研基地,是当今国际上除美国、俄罗斯、日本之外屈指可数的以钛为主的专业化大型稀有金属加工企业,集团先后为国防军工、尖端科技承担了多项新材料的试制任务。其中,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8项,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3项、银奖4项,获省部级优质产品奖42项。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州号宇宙飞船,都有公司做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钛城”。1999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确认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12日,由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控股的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发行,建立起与资本市场的连通管道,实现了历史的跨越。
集团拥有7个控股公司和10多个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的金属产品有钛、钨、钼、钽、铌、锆、铪、镍、铝、钢及其合金,产品类型有板、带、管、棒、丝、箔、饼、环、锻件、铸件、各种复合材及其深加工材和钛设备。集团以钛产品为核心,形成了熔铸、锻造、管材、板带箔、棒丝等生产系统。
集团拥有从美国、日本、奥地利、德国等15个国家引进的一大批熔铸、锻造、轧制、检测等方面的先进装备,约占设备总值的70%,可生产钛及钛合金铸锭8000吨/年,板、管、棒、丝、饼、环等加工材5000吨/年。具有较强的生产和技术开发能力。
集团有36种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核工业、兵器、冶金、石化、电子、交通、医疗、海洋工程、制冷工程、建筑、体育、旅游等领域,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的产品并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挪威、瑞典、新加坡、意大利、印度、台湾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一贯坚持用户至上的原则,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1986年取得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1995年通过了ASME认证,1996年通过了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2通过了IS0 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8年又先后通过了法国宇航公司、美国波音公司麦道分部、英国罗-罗公司、美国GOODRICH(飞机起落架)公司、法国FORTECH、AIRBUS和SNECMA公司的质量体系和部分产品认证。2001年被列为杜邦公司设备定点供应商。2002年首批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1. 我国钛工业的发展
宝钛集团的钛材生产历史基本反映了中国钛材生产变化状况。我国钛工业的起步始于50年代,从1958年开始实现海绵钛工业化生产,1964年实现钛材加工工业化生产,至今已发展了50多年。海绵钛和钛加工材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实现了跨跃式发展,2004年实现海绵钛产量4809吨,实现钛加工材产量8513.3吨,已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钛加工材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5%,居世界第四,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美国、日本、俄罗斯(独联体)、中国)。钛出口始于1981年,至今也已20多年了,特别是近年来,钛加工材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2004年达到1309.8吨,创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国内工业快速发展,钛加工材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大。
2.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加入WTO,无疑对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市场,参与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对企业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的装备水平、工艺技术基础、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标准水平等,对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产品标准必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首先要有先进的生产装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严格的企业管理,同时还应具有高水平的产品标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产品的内在质量最终体现在产品标准的水平上,只有高水平的标准,才能体现出高水平的产品。所以,与国际水平接轨,在产品标准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便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内容。
1)确立标准化管理机构。
宝钛集团对标准化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从1973年开始,就设立了专人从事标准化工作,1980年设立了标准化机构,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的标准化委员会。除配备了3名专职标准化管理人员外,各分厂和分公司均设置了1~2名技术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认真组织学习标准化法规,学习标准化管理基础知识,提高标准化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水平,建立了一支水平较高的标准化队伍。
2)积极参加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确立企业的行业主导地位。
作为我国钛加工业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集团非常重视国家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为我国稀有金属国家标准体系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参加起草了第一部钛材部颁标准(冶金部)。20世纪80年代初,在原有的部颁标准的基础上起草建立了我国稀有金属国家标准体系。1982~ 1989年期间,起草国家标准31项,国家军用标准3项,其中23项是由集团单独完成。迄今为止,集团共起草国标和国军标58项(国标39项,国军标19项),其中主起草的有43项(国标30项,国军标13项),主要钛材标准40项(国标22项,国军标18项)。在现行钛加工材国家标准中,集团起草了除钛及钛合金棒材国标之外的其他钛材标准,国家军用标准中集团起草了70%的标准。
3)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化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集团的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于1970年,伴随我国第一部钛材标准的诞生而开始,第一批企业标准有32个,包括基础标准、半成品标准和成品标准。经过35年的发展,对标准体系的不断补充和完善,现已形成标准化工作管理标准、基础标准、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产品标准(企业标准、内控标准、协议标准)、检测标准(物理、化学及无损)等完善的标准体系。 至今为止,从原辅材料采购、半成品转序、产品检验、残料管理等各个环节,均制定了相关标准。制定各类企业标准589个,其中,原辅材料标准22个,半成品标准43个,产品标准430个,基础标准16个,残料管理标准20个,检验方法标准58个,使产品从进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处于标准化规范管理之中,对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建了良好的基础。
4)引进国际、国外标准,制定出口产品标准,使企业向国际化迈进。
宝钛集团生产的钛材产品出口已遍布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挪威、瑞典、新加坡、意大利、印度、台湾和香港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称为“宝鸡钛”。
集团的产品从1980年开始出口国外,最高钛材年出口量为600吨。使用我厂产品的国外大型著名企业有数十家,如:法宇航、AIRBUS(空中客车)、波音、RR(英)、RMI(英)、GE(美)、TWA(美)、DYNAMET(美)、TIMET(美)、SNECMA(法)、FORTECH(法)、OTTO FUCHS(德)、日立、三井物业、BD (挪威)、PERMASCAND(瑞典)、JUCHAN(韩)和荣刚(台)等。
由于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及国外标准的差异,而且国外企业订货均要求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除通用的ISO、ASTM、ASME、AMS、MIL、EN等标准外,还有各国的国家标准及世界大型著名企业的企业标准等。
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根据工厂现有技术基础水平,注意研究国际市场的信息、动态,为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大宗产品出口,创建基础平台。针对国际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与我厂产品出口紧密相关的ISO、ASTM、ASME、AMS、MIL、DMS等标准,先后制定了与相应国外标准对应的企业出口内控标准23项,产品品种有板材、管材、棒材、丝材、饼、环、锻件、铸锭、焊丝复合材等,用途包括飞机、发动机、外科植入物、化工及容器制造等。及时满足了国外订货和生产的需要。
同时根据用户订单要求和国外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制定了板、棒材的综合性标准,即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标准的技术标准,通过对国外标准中相关标准以及不同标准之间技术规定的消化吸收,制定出了综合标准,满足了国外客户的需求,有效促进了钛加工材的出口。
5)消化、吸收并转化国外大型企业及公司标准。
除针对以上使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对应的企业标准外,对于未形成大批量订货的国外标准,以及国外大型企业和公司的标准,经我们翻译、吸收并转化成专用的标准化技术文件后供订货、生产和检验使用。目前经集团转化的此类标准有60多项,主要有法宇航、RR、DMS、AIRBUS(空中客车)、波音(BMS)、RMI(英)、DYNAMET(美)、SNECMA(法)、FORTECH(法)、OTTO FUCHS(德)等大型企业公司的标准。
6)加强国外原版标准学习,提高技术队伍素质。
加强对国外原版标准的学习、消化、吸收。工厂及时收集、翻译国外先进标准的最新版本,汇编后供技术人员学习和消化。近几年我们共翻译国外先进标准200多个,已编译出版了7个分册。
通过原版标准的学习,可使技术人员在执行企业标准时,能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深层次的掌握用户需求,更好的把握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注意研究市场信息新动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集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标准化工作,集团为我国稀有金属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7)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我国已成为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TC79/SC11(钛及钛合金)分会WG4和WG5工作组的召集人,作为钛及钛合金加工业的骨干企业、我国钛加工材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及ISO/TC79/SC11/WG4的企业主要依托单位,集团将积极参加工作组的活动,参与钛及钛合金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我国钛及钛合金标准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