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落幕的国际电联(ITU)下一代网络联合研究组会议上,中兴通讯获得了两个标准草案的编辑者席位。华为作为这次国际电联NGN服务标准的积极参与者,也取得了不少的收获。至此,中兴通讯获得了在通信领域共计8个国际标准起草权和编辑者席位,华为也获得了至少4 个席位。面对这可喜的成绩,一位业内专家却认为这并不乐观,与世界几大通信企业所提交采用的标准比较起来,其数目的占有率还太小。中国的通信企业需要进行再次突围。如果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国通信企业还将不断面临国外企业的专利阻击和困扰。
人才短板
由于客观原因,我国企业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之间有一段时期的断档,虽然我国通信企业在技术上和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标准国际化方面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如何才能突围?尽快摆脱受制于人的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的通信企业这次在日内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有待加强,必须要从人才资源,加强与国际电联沟通,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到,目前,我国标准化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在通信领域,因为这方面的人才首先需要英语水平高,其次是该领域的技术或标准化的专家;同时能够把握整个国际技术和经济状况的动向;知道自己所属企业、产业在国内及世界上的竞争能力与位置,以及与该技术有关的国外企业和产业的动向;懂得该领域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政策导向等。中国标准国际化的飞越,离不开这些参与国际化的标准研究制定的人才。只有这些复合型人才才能带领中国的通信标准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缺乏政府支持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通信企业往往无法对ITU某个论坛所讨论的标准施加影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一位主任向记者表示,虽然有很多的先进通信技术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但就国际影响力来说还不能和我们的技术水平成正比。在国外的大型通信企业中,通常由企业投入巨大的资金,有一支专门的团队参与标准化的博弈,这一团队的主体不仅包括公司和组织,还包括政府。每次到日内瓦参加ITU大会的时候,美国政府都会有高级官员参加,表现十分积极。而中国的代表团,企业则显得自主一些。“不是说政府的能力不够,而是投入不够。”这位主任表示,政府主要是起到一个导向性作用,因为政府的精力和经费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必须抛开依赖思想,不妨借鉴一些通信国际巨头的经验,在日内瓦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加强与国际电联等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自身实力
这位主任进一步表示,这样的交流非常有必要,其实国际电联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参与到通信国际标准的讨论和制定,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中国标准独立于世界标准之外,同时也可避免企业研发与整个市场脱节。提交文稿并不是主要的目的,对建立标准战略而言,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获得的有用信息反馈到公司的研发思路中,并有利于形成新的标准。可以看到,在此次国际电联召开的NGN会议上,华为和中兴向国际电联提交的标准文稿分别达一尺之高。他们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程度不亚于其他国外通信企业。然而就最终被采纳的有效性上来讲,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这也许是中国通信企业的一种策略,但文稿的质量最终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从这一次参与国际标准化的突围经验中,应该总结出,企业自身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在以后提交国际标准化提案时,我们的企业要逐步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跨越,“质”才是取得优胜的关键。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苦力”,这是2004年产业界最流行的一句话。企业要做成一流,就无法绕开标准这一道关卡。这个过程虽然是痛苦的,但从中国通信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一个侧面不难看出,未来企业是标准制定的一支生力军,企业的标准化之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