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性齿轮行业组织,这几年,中国齿轮专业协会一直在为促成企业为主体的标准的制定而努力。 2000年,齿轮协会组织制定并发布了“车辆齿轮用钢采购标准”;2002年发布了由牵头企业制定的“摩托车齿轮标准”;2005年和2006年中国齿轮协会相继成立了8个产品标准化工作组。 什么原因使他们如此重视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
“自主创新不能搞‘运动’,也不能空喊口号,自主创新要落实在标准上。”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会长王声堂道出其中缘由:“谁引领创新,谁就引领标准;谁引领标准,谁就引领市场。” 标准与创新相辅相成 王声堂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企业、行业如果遵循“落后”标准,技术、产品水平很难提高。2000年,“车辆齿轮用钢采购标准”出台的背景正是因为材料达不到一定标准,导致热处理变形,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也反映出国际技术垄断的趋势。发动机尾气排放环保标准就是如此。无论是欧Ⅰ、欧Ⅱ,还是欧Ⅲ、欧Ⅳ都是人家的标准,我们也因此失去了国际竞争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王声堂认为,零部件牵头企业应该成为行业制定标准的排头兵,应该通过创新和标准参与竞争;依靠单纯的价格竞争是不合适的。事实上,创新与专利是先进标准的基础,而先进标准也会推动行业、企业技术和产品升级。 其实,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也在做这方面工作。记者从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缓速器项目部了解到,他们正在制定缓速器方面的标准。“标准定得高肯定更好。因为标准制定是严肃的事情。首先,我们要提出技术指标,然后企业要按检验规则测试,要进行控制。这个过程非常严格,如果企业不制定标准可能这个过程不会这么严格。实际上,测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不足,能在自主创新上走得更远。”该项目部部长张炜这样告诉记者。 “引领标准”占领市场
然而,企业要想引领标准并非易事。问题首先来自我国目前的标准化体制。 据了解,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标准低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低于国家标准,形成了标准被动宣贯的局面。企业产品长期落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成为主体,形成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市场拉动标准、企业推动标准的局面。 也许正因标准化管理体制还未完全转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才提出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体制创新和以企业为主体,承担标准化技术机构秘书处工作的体制创新。据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将确立企业作为标准化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代表不少于二分之一,国家质检系统的公务员不再担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和成员。 当然,企业本身也存在问题。据了解,很多零部件企业习惯了等着贯彻标准的路子,认为标准是国家的事情,和自己没关系。他们显然还不具备主动制定、引领标准的意识。王声堂对此表示:“企业不应该等着政府下标准。企业有创新,就应该制定领先的标准,用领先的标准来占领市场。” “引领标准”并非易事 其实,骨干企业并非没有觉察到引领先进标准的益处。一家国内知名齿轮厂老总对记者表示:“能做到这个(指引领先进标准)当然非常好,但我们与此还有一定‘距离’。” 与这位老总交谈后,记者感到他对市场发展颇感无奈。“关键是整车企业没有标准。而且行业无序竞争严重,完全是价格竞争。中国消费者不认标准,他们的需求多元化。说实在的,高标准也不一定就好,曲高和寡,很难适应多层次需求。再说行业内本身也不自律、没有约束。当然面对国际市场情况就不同了。”这位老总表示。 记者还从一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类似情况。他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很多企业还处在仿制阶段。“一些企业缺乏自我创新的能力。他们就是模仿。然后考虑怎么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喜欢拼价格,根本没人去做技术,更别说标准了。” 不过,专家坦言,国内恶性竞争的根本还是低标准。记者了解到,之前中国摩托车企业出口越南,一度遭受恶性价格战带来的损失。在制定出采购标准后,企业因此尝到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