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出台之后,有几位一直关注着老冯的朋友给他打过电话,“这回,你等的春天总算来了,我们投资,你再干起来吧。”而老冯此次显得倒是出奇的冷静,老冯告诉记者,他要等待3月份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看看这次的政策会不会能落实。“不过我一直相信,环保事业始终要好起来。”
当年生产环保餐盒的老冯因经营不下去,已经做了修鞋匠,而现在又有许多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企业初长成,他们还会步老冯的后尘吗?而“禁白”路应该也不会一直如此崎岖难行。老冯这样期待着。
近日,石家庄市内的一些大型超市已经开始对不久前推出的“限塑令”做出了反应。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已经开始号召广大消费者自备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另一方面,超市方面提出,凡购买商品达到一定金额的,可以获赠一个环保的购物袋。正在买东西的一位市民不禁感叹:“‘限塑令’来得好快啊!”
业内人士预测,如果“限塑令”能够切实落到实处,带来的将不仅是市民购物习惯的改变及适应,更会导致整个塑料行业的产业变局,又一个从超薄塑料袋被强制退出历史舞台开始的环保浪潮也即将上演。一位从事塑料产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认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限塑令”要真正发挥作用,并不能将所有文章都做到“限”字上,“善治水者导之”,一面要收紧市场需求和生产环节的口子;另一面,还要给那些环保塑料制品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让花长大了,才能盖过丛生的野草。”
一个“修鞋匠”的环保梦
约定采访时间还费了些周折,出去给保洁公司打零工的老冯直到晚上8时多才回到家。因为学生放假,此前一直在石家庄经济学院门口修鞋的老冯生意不好做了,只能收起了家什,给保洁公司干些零活。“一天还能挣点,要不然靠什么吃饭?”
老冯,冯建义,石家庄市桥西区东良厢村人。此前的半年多,他的身份是修鞋匠,而此前的10年,冯建义经常在报纸、电视上露面,以至于现在去给人家做保洁,被顾客一下子认了出来。这10年里,冯建义的身份也从一名人人羡慕的小康户,到省会第一家环保餐具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再到一位“被迫”走上环保宣传之路的民间环保人士,直到眼下成为一名修鞋匠兼保洁员,起起落落可谓波折跌宕。
上世纪80年代初,老冯还是东良厢村一家加油站的负责人,几年积累,家境已是十分殷实。“原来大家没有的,都是我第一个有。”老冯在村里头一个修房子、买家电、买汽车,当真羡煞旁人。1997年,受朋友影响,老冯开始对“白色污染”有所认识,而当时国家相关部门治理不可降解餐具和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的决心也给了老冯莫大的信心。“生产环保餐具利国利民,大有发展前途。”老冯决定,要在环保产业里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情来。
1999年,冯建义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50多万元,又向亲朋好友、信用社借贷了近50万元,从北京购置了一套生产设备,并按每年2.5万元的租金拿下东良厢村的一片厂房。2001年2月,石家庄第一家环保餐具生产企业—————石家庄保洁纸模制品厂正式开业。
冯建义说,他生产的环保餐盒以纸浆为原料,不但能完全降解,还可回收重复利用10多次。因为对环保餐具市场满怀信心,工厂头一个月产量达到了10万个,初次上市便投放到了省会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南三条市场。然而,老冯的环保餐盒在众多发泡餐盒的包围之下,立即因为价格偏高而被淹没。“和几分钱的非环保餐盒比起来,成本高出不少的环保餐盒根本就没有市场。”当月,老冯的工厂就停产了。
看着满厂房的餐盒卖不出去,老冯情急之下和儿子带着产品到处推销。老冯跑桥东,孩子跑桥西,结果爷俩半年时间跑遍了省会300多家大小饭店,产品依然没有销路。最后一合计,10万个环保餐盒总共才推销出去了2万个。2003年,“非典”让市民的环保卫生意识空前提高,老冯的厂子5月开工,两个月时间生产出了20万只环保餐盒,随即就卖出去18万只。可6月底“非典”一过,省会环保餐具市场的热度立马降了下来,冯建义的工厂又一次停产。
从开业到如今,老冯的工厂开工总计才3个月。
堂吉诃德式的民间环保人
2005年,冯建义在新闻里得知,杭州在全国已经率先成为模范的环保先进城市,全市统一使用可降解塑料袋,而且那里还有全国第一家具有环保认证证书的制造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厂家。老冯冷了几年的热情又一次被点燃,然而此时,冯建义已经连去杭州的路费都拿不出来。无奈之下,老冯卖了400斤麦子换了路费。也许是惺惺相惜,杭州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热情接待了老冯,并表示愿意与冯建义合作,免费提供技术和人员的培训。然而此后双方对石家庄的市场考察后却发现,市场上发泡餐盒大行其道,根本没有环保餐盒立足的空间,合作计划也因此暂时搁浅。
从杭州回来,老冯一直耿耿于怀,“为什么环保产品在杭州可以成功,在石家庄却难以生存下去呢?”此后,老冯开始走访各大市场和塑料生产厂家,了解相关产品的销售和生产情况。调查中老冯发现,环保餐盒以及相关的环保塑料产品在石家庄无法立足,直接原因虽说是输在价格上,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和人们的环保意识不高。
为了搜集“白色污染”的证据,老冯曾经骑着自行车沿着公路直到衡水,目睹了城市街道上和农村天地里满天飞舞的塑料袋,“一想到这些东西200年都不降解,将来我们的子孙身边全是塑料袋,我更坚定了干环保的信心。”老冯说。
交谈中,老冯给记者看了看他几年来搜集的“证据”。老冯把环保塑料袋和市面上卖的塑料袋都取了样,认真记录了每个月两种袋子的降解情况,“你看看这种环保材料,半年不到,都已经呈粉碎状了。你再看看那些……”老冯用粗糙的手捻着已经部分降解的塑料袋残片,语气里竟然有些悲愤。
以后的几年里,老冯开始自觉地做起环保的宣传员,每到一处都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没了固定的收入来源后,有朋友建议老冯卖煎饼果子,赚钱快些,至少可以养家糊口,但老冯觉得,包煎饼果子用的是塑料袋,如果自己要是干起了这个买卖,以前几年为环保做出的努力不就都没有意义了。在经济学院修鞋的日子里,学校里的不少老师和同学都认识老冯,知道这个修鞋匠,曾经是身价百万的环保企业老板,还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环保人士,试图靠一己之力,扯起环保的大旗。学院的领导叮嘱门卫,老冯修鞋谁也不能干涉,晚上存东西白天喝水都要帮助。学校的学生们得知老冯的事迹,还专门开了一次环保主题班会。这让老冯感觉很温暖。
等待,总有一天会春暖花开
如今,老冯的厂子大门紧锁,厂房里的机器已经搁置多年。时隔不久老冯就会过去打扫一下,给机器上点油,不过任何办法也挡不住时间流逝———还积压的餐盒早已开始降解了。
2007年正月刚过,老冯应杭州那位朋友的邀请,过去协助管理环保材料厂。看着人家每天川流不息地往外送货,老冯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地的电视台得知他的经历,一直要采访他,不过老冯很犹豫,“难道要跟他们说,我是在家乡干不下去了,只能到杭州来打工吗?那我们河北,我们石家庄会给人家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老冯说,那时他的心里很矛盾,有羡慕、有怨恨。2007年10月,老冯终究还是放弃了在杭州的工作,回到让他爱恨交织的老家来。因为对于他的环保事业,老冯一直痴心不改。
老冯说,不管自己多忙,都愿意和记者一起聊聊。“要不然我能和谁说?”以前最支持自己的岳父因为厂子一直停产,急气之下过世了;妻子虽无怨言,但为他默默地付出了太多;儿子从上大学到毕业,几乎没有给过他什么好的条件。老冯一直很愧疚,觉得对不起家人,对不起那些支持自己的朋友,有时候老冯甚至觉得,自己能够站着10年不倒下,不肯放弃这个破破烂烂的厂子,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他们坚持。
“这几年我年年都在盼,加入世贸、申奥成功……每件大事都会给我带来希望。”老冯告诉记者,在关注搜集各种环保政策的同时,自己一直盼着这些大事件能给他的环保事业带来一丝转机。
一个环保企业的初长成
2007年6月17日,第一届生物产业大会项目发布暨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仪式上,河北华丹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与香港天浩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建设年产15万吨生物降解塑料颗粒及制品项目。
据介绍,该合作项目总投资4亿元,项目基地坐落在石家庄,项目的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前完工,届时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万吨。主要产品包括购物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水杯、一次性医疗用品、垃圾袋等。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是玉米发酵生产聚乳酸(PLA),这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生物塑料生产方法。
河北华丹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维介绍,该公司是河北省惟一一家研发、生产“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企业。生物降解塑料颗粒及制品项目的原料都是玉米淀粉,生产过程没有任何污染,最终产品废弃后可以在土壤中100%生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使用这种制品,既可以节约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又可消除“白色污染”。白维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在加紧建设中,产品也即将面世。
记者发现,河北华丹提出自己的使命是:推动自然环境改善,致力绿色环保事业,根除“白色污染”。虽然和冯建义殊途同归,但这个从一开始似乎就被戴上了光环的企业,它的命运也应该并不像老冯一样多舛。
不过,说起目前的市场环境,白维也有自己的担心,“目前石家庄的环保材料市场尚未健全完善,非环保材料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白维说,“因此本地的环保材料生产厂家的发展需要一个行业管理机构,同时需要一种氛围。而相关部门在政策和支持力度上再具体一些会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限塑令”带来环保企业春天?
为了与“限塑令”相配套,国家标准委正在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及专家制定塑料购物袋相关的国家标准,并计划在今年3月份完成。随塑料袋“标准时代”的来临,部分企业将此视为难得的一次机遇。省内一名环保人士认为,国家禁止生产超薄塑料袋,对小企业可能会造成冲击,部分塑料袋厂家将面临关停命运,但对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尤其是生产环保型塑料袋的企业却是个机遇。因为标准的出台,为他们扫除了来自“三无企业”的竞争。
而由此引发的这场环保浪潮却并不局限于塑料袋。白维认为,“限塑令”对发展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及环保产品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契机,是我国政府发展环保事业的有力措施,必将使得塑料行业格局发生变化。白维提出,一部分普通塑料生产厂家将会逐步转向生物材料即降解塑料方面,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产品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就目前形式来看,在我国用环保产品来替代非环保产品至少要用十年的时间。当然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环保塑料产品的春天会尽快到来。”
业内专家指出,“禁白”工作目前来看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环保产品立足的过渡期还不确定。或许此次“限塑令”的出台,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地环保部门和质检、工商等部门对环保塑料产品的重视程度。而在这一过程中,对环保企业成长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否则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品替代并完全占有非环保产品的市场,“把住非环保塑料产品的关口,给真正的环保产品清理出一片合适的土壤,让环保企业家不再苦等流泪,是‘限塑令’实施过程中另一个需要重视的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