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与此相伴的则是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交通事故中的伤亡人数。如何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有效降低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尽可能实现高效和安全的统一,是当今世界许多人关心并为之努力的课题。ESP电子稳定程序就是目前为止最应当广泛推广的汽车安全技术。
ESP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电子稳定程序的缩写。它是由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Bosch)公司于1997年首先批量生产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十年来ESP电子稳定程序不断改进,始终是针对汽车制动器作用的最先进的安全设备。
每年全世界有约60万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在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为9万,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人数更是多达46万。而三分之二的汽车重大交通事故都与失控、侧滑有关。幸运的是以“防止侧滑”为目标的ESP可以改变这一切。用最简明的语言来概括ESP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作用就是“防止侧滑”。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在全世界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他交通环境的不断改善,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车辆高速行驶时出现的侧滑、失控也就越来越多地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当车辆迅速躲闪道路上的障碍物,或以很高的速度驶过弯道的时候,也包括车辆一侧车轮快速轧过雨水冰雪的时候,汽车往往会因严重的受力不平衡出现侧滑,进而造成失控、翻滚,很有可能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按照物理公式的计算结果,失控的车辆理论上是可以被驾驶员重新调整回正常状态,但这要求驾驶员在百分之几秒的时间内就要将方向盘打上几圈,并且不能打多一点也不能打少一点!大家都知道,人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动作的速度是有限的,操作的精准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实际中往往是再出色的驾驶员也无法拯救突然失控的汽车。
此时,ESP电子稳定程序就可以大显身手。通过遍布在全车多处的传感器,ESP电子稳定程序可以得到数据,并计算出车辆实际行驶轨迹与驾驶员希望的行驶轨迹间的差值。一旦这一差值达到某个可能出现危险的数字时,ESP电子稳定程序就会独立地针对某一只车轮进行力度适当、时间短暂的制动,使车辆以被制动的车轮为转轴,向着驾驶员希望的行驶轨迹旋转,从而令车辆的行动状态恢复平衡,使潜在的事故化险为夷。
ESP电子稳定程序的先进性已无需怀疑,但它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装配率却令人失望。截至2006年底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只能为3%的汽车提供ESP。ESP在中国装配率低的更重要原因是,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此重视不够,没有通过优化其社会影响力来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就ESP的装配对生产厂家提出任何强制性要求或引导建议,各厂商为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就不积极主动地在产品上配备ESP。汽车安全技术水平与无数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先进的安全技术应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所享有,而不应成为富有车主显示财富的工具。
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先后颁布法令,强制要求或积极引导ESP技术的使用。例如美国于2007年4月通过文件,要求2011年9月以后所有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总重低于4.54吨的车辆必须将ESP列为标准配置;欧洲一些国家也以不同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ESP尽可能普遍地在各种车型上安装,2006年底其新注册的车辆已有45%装备了ESP。
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既然ESP电子稳定程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从而挽救许许多多人的生命,我们就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其成为中国汽车的行业标准。这样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ESP应被列入中国汽车的行业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