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饮料通则》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
按国标规定,只要果汁中加入糖,必须在标识中清晰地注明“加糖”字样等。按原料或产品性状,标准将饮料分成碳酸饮料、果汁和蔬菜汁、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等共11个类别。这就是说,今后享受饮料之前,消费者最好先瞧清楚标准。
众所周知,饮料产品的主要功能是“解渴”。可发展迅猛的中国饮料市场自己本身也很“渴”———它们渴望一部指导性很强的饮料标准问世,以便澄清市场,各就各位。比如眼下由于益生菌饮料的标准滞后,致使名目繁多的益生菌饮料充斥市场。超市里各种品牌、各种菌种的饮料都在包装突出了菌种的名称,如益生菌、龙根B菌、活性双歧杆菌等。有的产品过分吹嘘,有意夸大产品功能;有的产品在名称上故意混淆视听,明明不含有活性乳酸菌,却标明是活性菌产品。再如,有消息称,茶饮料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取代碳酸饮料的地位。然而也是由于缺乏标准,诸多茶饮料在成分说明上显得十分混乱。有很多茶饮料都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跟真正意义的“茶”完全是两回事。人们注意到,即将出台的饮料标准对果汁比较“偏爱”一些,这是因为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汁饮料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然而,什么才算得上果汁饮料?目前国内不少果汁饮料外包装都打上“含果汁30%”或“百分之百的果汁”。这种将果汁作为计量单位,实在叫消费者如坠云雾之中。专家告诉我们,果汁饮料的生产,是不可能直接将水果榨汁灌装的,因为这样必然会出现每一瓶的果汁饮料的甜酸度都不一样。果汁饮料生产使用的果汁浓缩汁,都标有糖酸度,这一方面便于饮料厂勾兑,另一方面,他们是根据浓缩果汁中的果糖含量来作价的。而且,一般的果糖都要比蔗糖贵几倍,甚至十几倍。在国外,为了防止厂家将蔗糖充作果糖蒙骗消费者,许多国家对称之为果汁的“饮料”都立法并设立标准。例如美国规定:被称之为果汁的饮料,其饮料中的果糖含量必须在11.7%以上。
让消费者普遍感到放心,饮料国标对各种饮料的基本技术要求非常明确。比如规定:果汁饮料的果汁(浆)含量须大于等于10%;蔬菜汁饮料中的蔬菜汁(浆)含量须大于等于5%;乳酸菌饮料中,乳蛋白含量不得小于0.7%;奶茶饮料中,乳蛋白含量也不应低于0.5%等。标准还特别规定,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应标明原果汁或原蔬菜汁含量,果汁(浆)含量达不到10%的饮料,今后均不得称为果汁饮料。同时,如是添加食糖的果汁,应在产品名称的邻近部位清晰地标明“加糖”字样,如“加糖苹果汁”等。各位,中国饮料市场很大,大到什么地步?可以这么说吧,餐饮市场有多大,饮料市场就有多大———就像人们平时说的“吃喝不分”。随着中国饮料产业的做大做强,各种健康宜人的饮料正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同胞的需求,也给世界消费者带来口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