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标准”
|
|
|
更新时间:2020-12-01 评论: 0 条 |
|
标准离我们远吗?不。
它看起来遥远,其实关系着从生活品质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包装袋,上面的字体多大,老人才能看清楚?一张座椅,究竟多高,多数人坐着才舒服?大到国家治理和全球化,跨国铁路怎么修,信息网络怎么建才能互联互通,可以说,标准一直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至于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的全过程活动,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治理等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
作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一路走来,浙江的标准化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在高质量发展中处处彰显着新作为。
那么,具体到每一个领域,标准又怎样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引导消费升级?如何在产业发展的路径上给予支撑?又何以在助力政府行政效能提升上探索新路?……
即日起,市场导报和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推出“标·行天下”栏目,在传播标准化理念、宣传标准化经验、营造标准化氛围的同时,以期让更多人关注标准、了解标准,学习并使用标准,为浙江标准强省建设加油、鼓劲、助力。
高质量发展看“标准”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抢占技术标准话语权、提升浙江标准影响力,如何作为?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如何发挥标准化的作用?……
这些,都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作为省内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公益性权威技术机构,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是省委宣传部首批重点培育智库——浙江省标准化智库(之江标准智库)。一直以来,为更好发挥标准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不断推动各领域、各层级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用实际行动为上述问题给出了全面、深刻的解答。
“它的背后,离不开以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向纵深的种种努力。”
支撑塑造现代政府治理“新核”
标准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这个核心要素的打造,省标院可谓频频发力。
2015年,其与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举办“标准化与国家治理”高端理论研讨会,首次在国家主流媒体确立了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地位。
之后,围绕“实施标准化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标准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主题,又连续合作举办标准化高端研讨,在多个领域以标准化支撑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与此同时,不断通过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标准、引用标准,来深化“放管服”改革。
“以前办理住房公积金审批,要在多个部门往返跑,至少要花上两天时间,现在只要跑一个窗口、等两个小时。”这是杭州人黄先生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感受到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变化。
今年4月1日,《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浙江为主制定的首个政务服务领域国家标准。
它的背后,离不开省标院以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向纵深的种种努力——
2017年5月21日,由该院为主研制的浙江省《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1部分:总则》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
去年以来,其先后开展《“最多跑一次”模式下公共数据管理标准体系研究与示范》《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通用技术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等重点课题研究,并制定发布国家标准《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指南》。该项标准的制定,得到了中央编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枫桥经验”“后陈经验”……这些,都是来自浙江基层社会治理的“好声音”。如何对它们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以提升治理水平?答案是:标准化。
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针对基层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社会治理领域,省标院持续开展标准化研究,支撑诸暨、温岭、临海、玉环等地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和标准制修订,凝练了一个又一个基层社会治理“标准化样板”。
比如,开展诸暨市枫桥镇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项目,重点围绕矛盾调解、公共安全、违法监管等5个领域,制定《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规范》等26
个地方标准,把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以标准的形式固化,构筑了多元化社会矛盾治理体系。
又比如,通过绍兴市《社会稳定“三色”风险分级预警标准化》、南湖区《劳动保障执法标准化》、杭州市《“最美人物”评选标准规范》等项目的展开,进一步健全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等等。
上述之外,在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同样用标准来“说话”。
据悉,目前省标院已支撑研制了《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规范》《老年活动中心管理和服务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以及杭州、湖州、绍兴、金华等10多项市级养老地方标准规范。
“如果说,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是国际标准化合作的‘思想库’,那么保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全国领先优势,则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铿锵有力的‘浙江声音’。”
服务打开对外开放新格局
时至今日,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10月24日,由省标准化研究院/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承办的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机制部长级会议在第83届IEC大会期间召开。
在这次高规格的会议上,金砖各方达成共识,将积极推动建立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机制,实现产能合作、经贸发展互利共赢。
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建的国际标准化研究机构,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研究金砖国家标准化相关政策体系、支撑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机制的综合性平台。今年5月24日,中心高分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验收。
采访中记者获悉,目前,中心不仅组建了“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联盟”,打造“金砖国家标准化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还发布了以《标准化助力金砖国家“软联通”》为代表的多项政研报告,涉及标准化政策、体系、市场准入、技术性贸易措施等诸多研究成果——
这一系列举措,为金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提供了不少便利和支撑。
如果说,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是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的“思想库”“智囊团”,那么保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全国领先优势,则是省标院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浙江声音”的又一体现。
今年4月,摩洛哥国家食品安全局发布通报,拟制定“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中适用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列表”,并拟于7月1日生效实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该院迅速组织召开通报评议会,并形成5项通报评议意见报中国WTO/SPS委员会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用于对摩磋商。
茶叶的情况,不是孤例。
据了解,眼下该院已开展WTO/TBT通报评议380余项,为主提出的40余条评议意见被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采纳,避免全省直接损失额约50亿美元。此间,更多次参与WTO/TBT中国贸易代表团在日内瓦例会的特别贸易关注磋商,提交特别贸易关注议题60余项,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品字标浙江制造’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引导企业和产业走向价值链、产业链的中高端。”
提升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去年10月,2018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揭晓。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制定铁氧体磁心国际标准”项目,获得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
由天通主导制定的这个铁氧体磁心国际标准,是我国主导制定的该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也让浙江标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标准。
诚如天通。如今,有越来越多浙江企业,通过“品字标”标准提档工程,提高经济效益,打造产品品牌,实现了管理模式的优化。
导报记者了解得知,经过多年推动,“品字标”浙江制造已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其以“品”字图形为标识,以“高标准+严认证”、“标准+自我声明”为主要方法,对符合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浙江企业和产品通过第三方进行认证,让一大批高端浙货共同形成了市场与社会公认的高端区域公共品牌。
这个过程中,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所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2018年5月,作为承载着“品字标”研究、制定、发布、认证与监督等功能的组织,由省标院担任秘书处单位的“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式更名为“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该联合会自成立以来,支撑构建了“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认证+自我声明”品牌培育机制,始终坚持以高标准的运用实施引领“浙江制造”高品质发展——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1360项,培育“品字标”企业近1000家,赋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元素占比达90%以上。
不单如此。
经过多年实践,“品字标”浙江制造已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品牌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引导企业和产业走向价值链、产业链的中高端,有效提升了浙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用标准化方式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美丽乡村迭代升级、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治理现代化。”
推动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今年8月9日,由省标院为主起草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规范》在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等6个方面设置了100余项指标要求,为新时代美丽乡村提供了建设指引和评价依据。
众所周知,标准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战略支撑。
一直以来,省标院利用标准化手段建设美丽乡村,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由其主持、参与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等国家标准已有10余项——
2015年6月,以其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住建部联合原中农办等五部委发文,将该标准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依据。
商务部、科技部则将该标准列入对外援助培训内容,用俄语、西班牙语、英语与“一带一路”沿线和亚非拉等30余个国家标准化官员作交流,推动浙江经验走出了国门。2014年以来,前后两任ISO秘书长先后到安吉考察美丽乡村标准化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期间,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还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在《ISO焦点》杂志上向164个成员国广泛传播、推广。
2018年10月,《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获得了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
正如美丽乡村建设。导报记者注意到,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五大振兴,省标院始终坚持用标准化方式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
此间,与金华武义、湖州吴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标准化试点建设,堪称其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又一生动实践。
“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如何擦亮‘金名片’?高标准推动无疑是路径之一。”
引领创建“数字”新未来
工作日,用手机扫码支付买早点,坐地铁去上班,打开支付宝刷码进站,出了地铁,骑上共享单车到单位……这是很多杭州人生活的日常。如今,已迈入智慧城市行列的杭州,在全国城市“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中,始终保持着名列前茅的成绩。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智慧城市建设背后,标准的支撑引领作用功不可没。
早前,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工作,省标院曾支撑发布《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并制定了7个智慧旅游、智慧车联网、智慧政务信息、智慧高速等方面的标准。
不仅如此,其还承担国家质检公益性科研项目《面向城市智慧安居共性技术标准研制与示范》,研制发布智慧安居系列国家标准4项。
智慧城市,只是一个方面。
导报记者采访得知,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的推进过程中,标准化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近年来,在支撑完成省长调研课题《数字政府标准化研究报告》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省级地方标准的同时,省标院一直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助力浙江争创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试点省。
之于数字经济,亦是如此。眼下,前者已被视为助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如何擦亮“金名片”?高标准推动无疑是路径之一。
围绕此,省标院支撑发布了《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年)》,还联合之江实验室,推进工业互联网省级数字经济重大标准化试点建设,进行数字经济核心领域的标准化研究。
针对新零售、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其累积牵头制定国家标准7项、地方标准2项,为构建安全和谐电商消费环境、顺畅电子商务交易渠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省国贸集团等合作共建的省国际电子商务创新服务平台,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主持制定地方标准1项,服务中小企业1300余家,累计解决出口供应链融资需求达14.6亿。
“作为商品在全球流通的‘身份证’,全球统一编码(GS1) 是将物品信息转化为数字资源的有效手段。”
赋能探索信息资源流通新路径
眼下到浙医一院,很多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场景:该院的药房,已经完全实现药品的全自动发放。
他们不知道的是,“智能药房”的打造,其实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编码。
早前,省标院与省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民生民安领域追溯体系建设,将条码技术与医院HIS系统和药房自动化设备相结合,实现药品全自动发放,缩短了40%的药品验收和信息录入时间,也使得发放的错误率降低95%以上。
编码的作用,不止体现在医疗卫生领域。作为商品在全球流通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全球统一编码(GS1) 是将物品信息转化为数字资源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省标院在消费品、物流、电子商务、医疗卫生、现代农业、政府精准监管等领域深入推进GS1编码应用,为浙江近3万家企业、900多万种产品赋予全球统一编码,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省、接轨国际、先进适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体系。
比如,与浙江省政采云、资产云平台合作,将GS1编码作为资产的唯一编码贯穿资产采购、使用等各个环节,打通资产唯一编码与产品信息关联,提高了信息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支撑了国有资产精准监管
又比如,率先在全国开展电商追溯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一系列交易和监管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推进现代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资源高效流通,省标院与杭州联华华商集团联合开展了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改造,打造出国内一流的“智慧供应链”,使企业的带板运输效率、装卸效率分别提高10%、70%,货损率降低50%以上。
除此之外,聚焦政府监管,以管制刀具、危险品、特种设备为重点,探索构建完整的追溯体系,也是编码“发力”的重点所在。
据悉,省标院与丽水龙泉共建的刀剑追踪溯源平台,以GS1编码标准为基础,将180多家相关生产企业、1.5万类产品全部纳入其中,已实现生产、仓储、物流、销售领域全覆盖。
|
【返回新闻首页】【关闭窗口】【发表评论(0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