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北京市发布118项地方标准,涉及9大领域,其中资源节约与利用22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17项、公共安全15项、工程建设13项、信息化12项、服务业8项、卫生6项、生态环境3项、农业21项、基础类1项。含本批标准,2021年北京市累计发布259项地方标准,其中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10项,支撑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批重点标准情况如下:
一是支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筹办。制定《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指南》,规定了开展大型活动可持续性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为世界性、洲际性、全国性以及市级大型赛事等大型活动开展可持续评价提供指导,为北京奥运遗产传承提供标准化支撑。制定《大型群众性活动场馆安全技术防范基本要求》,规定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场馆重点区域技术防范要求、系统要求、运行与维护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能力。制定《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规范》,规定了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布局要求、安全疏散要求、消防设施要求等内容,加强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制定《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包括了无障碍通行设施、通行流线、服务设施、服务系统、信息交流与智慧服务、各类建筑特殊无障碍设计要求等内容,为新建扩建、改建和改造公共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计提供指导,营造友好、包容、共享的无障碍环境,支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
二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制定《“北京民生一卡通”技术规范
第1部分:卡片》,规定了“北京民生一卡通”卡结构组成、应用流程、安全机制、终端以及电子卡等方面要求,实体卡集社会保障、待遇补贴发放、养老优待、残疾人保障、医疗健康、教育管理、公园年票、城市交通、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市民生活用卡便捷度。制定《城市码编码与应用规范》2项系列标准,规定了城市码的标识和二维码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及应用要求等内容,为相关部门对自然人、组织和物体进行统一标识以及规范编制和使用城市二维码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城市基础信息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制定《道路尘负荷车载移动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是国内首个道路扬尘监测和评价领域的技术标准,对车载移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判断、道路尘负荷分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标准实施后,可有效地指导道路尘负荷监测工作,促进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进步。落实《北京市百项节水标准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3年)》,本批发布节水标准22项,包括《用水定额》系列标准11项、《节水评价规范》系列标准7项、《供水企业节水管理规范》等其他标准4项,累计已发布51项。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全市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北京市绿色发展。
四是支撑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规定了市、区、镇街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类型、设置、环境、运行管理等要求,并围绕“一窗”服务模式,从咨询、预约、受理、审查与办结、结果送达等各环节对服务内容和全过程监督评价进行了规范。制定《政务服务事项编码及要素规范》,明确了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和类型,提出了事项基本编码、实施编码和业务办理项编码规则,规定了事项基本目录要素、实施清单要素、材料名录要素的内容和编写要求。两项标准实施后,进一步支撑政务服务中心提供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办事满意率。
五是支撑首都安全保障。制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规范》10项系列标准,涉及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化学品、道路桥梁、电网、防汛排水、供热、燃气、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水域、通信保障等领域。标准规定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救援能力、综合保障能力、技能提升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要求,为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救援体系提供支撑。制定《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规定了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管理的一般要求、平台管理要求、供餐要求和配送要求,有利于加强网络订餐及配送服务过程中对餐饮安全的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