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电耗中,50%以上为电冰箱用电,冰箱成为用电量最大的家用电器之一。但值得庆幸的是冰箱的节能环保技术始终走在各类家电的前面,社会效果也是最为突出的。就在冰箱节能环保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标准再度走到了前面,冰箱的节能环保又要再度升级了。
节能标准将升级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介绍说,目前,市场上的节能冰箱(2级和1级水平产品)已占据了产品总量的80%左右。节能冰箱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很多企业已经不再生产能效3级以下的产品,而且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推出了能效水平超过了现有能效等级1级的产品。
但是随着节能冰箱的飞速发展,冰箱能效标准的“滞后”,限制了冰箱节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业内人士说,三开门冰箱以及冷柜等产品因游离于现行冰箱节能标准之外,而成为了灰色地带,给市场上能效标准的执行造成了混乱。另外,虽然冰箱的能效值也分为5个等级,但不像空调能效比那样直接给出准确的数字,而是按照我国的《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2-2003给出了一个计算方法:冰箱能效指数η=实测耗电量/耗电量限定值Emax×100%,算出的是一个百分数。但有些具有强大技术实力的企业目前生产的冰箱的节能效果已经在一级能效以上,其产品的节能效果已经超出了目前标准的涵盖范围。于是业界开始发出声音,希望能够有一个新的标准来界定自己的“超节能”产品,同时给停留在“灰色地带”的产品贴上能效标识。
姜风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能源一室主任成建宏都表示:“新标准各项指标都要通过验证,按程序审批,今年即将出台,但具体时间表还没有对外公布。”
另据记者了解,新标准在产品范围上也将扩大,会从容积、功能以及商用和家用等多个层面对产品进行划分。标准技术内容主要还是能效限定值、效率等级等,另外,对节能技术也进行了跟踪,关键指标一个是节能效果如何,再一个是目前所提出来的多温区控制,还有一个是环保指标,可能涉及到制冷剂的替代以及对环境的危害和废旧产品的回收。
有氟冰箱大限将至“禁氟令”将于7月1日起实施,届时,含氟的冰箱、冰柜将在中国禁止生产,9月1日起禁止销售。但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冰箱、冷柜等家电只有制冷剂无氟标识,而缺乏发泡剂无氟标识,致使许多消费者无法甄别无氟家电。
根据1987年9月签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后续修正书,发达国家从1996年起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有CFCs(是氟利昂的一种,主要指冰箱中使用的R12类制冷剂等)、哈龙(指主要用于灭火机的发泡剂等物质)的制冷剂、发泡剂,而我国在协议中原定2007年起对此类物质的使用削减85%,2010年完全停止生产和消费。
据姜风介绍,此次“禁氟令”涉及到的家电产品主要包括冰箱、冷柜、饮水机和部分热水器,另外还有制冷剂和发泡剂的生产厂家,但并不涉及空调行业。目前,空调因对臭氧层破坏程度相对较低,暂时还没有排定禁氟时间表。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冰箱行业的禁氟令早在1月1日就已经提前颁布。事实上,海尔、美的等国内一线冰箱品牌的产品早在几年前就全面实现了全无氟生产,因此“禁氟令”的颁布,对这些大品牌的影响甚微。
记者了解到,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冰箱时也会关心冰箱是否“无氟”,但是真正了解“无氟”冰箱准确概念的并不多,仍有不少冰箱小厂打着“制冷剂无氟”的擦边球企图蒙混消费者销售“含氟”冰箱。姜风指出,真正的无氟家电是制冷剂和发泡剂全部无氟。但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市场上冰箱的产品说明书或者冰箱规格标识都注有“制冷剂6000a(环保制冷剂)”字样,但对于同样可能含氟的发泡剂并没有任何标识。
对此姜风表示,有关部门并未要求厂商在销售产品时贴上统一的标识,对无氟标准的执行主要通过生产厂商的诚信及政府的监督管理来控制。而有关家电专家则表示,家电产品制冷剂和发泡剂无氟的标识都应该贴上,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更直观、简单地认识“无氟”,放心购买“无氟”家电。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二手家电市场,有氟冰箱的销售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在西三环某二手家电市场,当记者表示欲出售一台使用了10年的旧冰箱时,一位摊主出价100元,他还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对禁氟令实施情况的抽查主要针对在家电卖场中出售的新产品,对二手家电市场的管理还没那么严格,而且这些产品还可以卖到农村市场去。
业内专家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及有正式回收废旧电子电器资质的公司的缺乏是造成废旧电器回收市场混乱无序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刚刚亮相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家电经销商和售后服务机构有义务回收废旧家电,如果不接受生产企业委托或拒绝消费者交售废旧家电的,以及回收的废旧家电不交处理企业处理的,最高可处以10万元的罚款。
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副会长郭赤兵表示,《旧货品质鉴定通则》和《旧货品质鉴定旧家用电器》这两个行业标准,加上即将出台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促进我国废旧电器回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