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的技术壁垒,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众多作祟的因素中,标准问题越来越突出。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四、172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却被排除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五个常任理事成员之外,只承担了该组织国际标准制定量的1%。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标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中国标准的现状如何?它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标准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创造呼唤中国标准
——专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
标准,到底有多重要?
在今年3月23日召开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报告了这样一个事实:
2005年11月,日本依据新修订的《食品卫生法》,颁布了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肯定列表制度",对食品、农产品中所有农业化学品残留物都作了明确规定:15种农药、兽药被禁止使用;对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3862个限量标准;对没有设定限量标准的,执行"一律标准"──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千克。
从2006年5月29日起,只有符合"肯定列表制度"要求的食品、农产品才能进入日本市场。日本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量的32%。此举将大幅增加我国对日贸易成本,影响通关速度,严重制约我国对日贸易。
这是国外提高进口产品准入的标准门槛从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缩影。刘平均指出,发达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主要的手段就是标准。目前,在进出口贸易中,关税、配额的作用都在弱化,而技术的作用不断增强,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数个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则是行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所以,标准被称为跨国企业的"撒手锏"。刘平均特别提到,近年来,技术垄断趋势越来越突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现象越发普遍:发达国家通过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专利技术,又将专利技术融入到技术标准中,并设法在最大范围内推广其技术标准,从而垄断国际市场。
这样就不难理解以下事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要求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15处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刘平均说:"这些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决策,标准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意志。"
中国标准,问题在哪里?
标准是协调的产物,技术含量高,做起来耗时耗力。标准的形成链一般是:先开发技术,然后申请专利,最后用大量专利(知识产权)组成一个解决方案,即形成标准。
目前,中国的标准形成链还不完善。刘平均将之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标准制定速度慢。目前国家标准的研制时间平均为4.5年。其中,光出版发行就要花上两年:要先通过邮局发征订单,等到各单位的回执后再决定印刷的数量。如果印量太少,要赔本,就干脆不出版了。
二是标龄老化。我国现有的21000个国家标准平均标龄为10.2年,最长的有二三十年了,而国际标准的平均标龄只有3.5年。目前有9500个老龄国家标准不能用了,需要在3年内完成修订。
另外两个突出的问题是高新技术产品标准滞后和新兴产业标准缺乏。
"市场推动标准,标准规范市场。"但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市场竞争的推动,人们标准观念淡薄。各种技术标准由行业主管部门颁布,是政府行为。企业就低不就高,力争降低标准,以便轻松完成上级摊派下来的任务。在这种体制下,标准化工作难有大作为,甚至出现同一种产品有三四个名字的混乱。
研发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刘平均说,20多年来,国家在标准修订上只投入了2600多万元,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例如,英国在标准工作上的投入,一年就是12亿英镑。
当然,刘平均认为,标准老化、标准低与中国的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有很大关系。标准高了,更新快了,企业都执行不了。
中国标准,如何国际化?
海尔集团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05年,海尔承担了5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与起草16项国家标准和2项国际标准。
海尔认为,"要真正成为全球化的品牌就必须主导世界行业的标准",它的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一个"标准的体系",标准渗透到企业技术、管理的每一环节。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专利护航→标准领先"的路径,海尔成功地实现了"产品领先→技术领先→标准领先"。
在今年3月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海尔集团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引起很大反响。刘平均认为,海尔对标准问题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龙头企业的认识水平。"如果中国能够有1万个这样的龙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哪怕只有1/10也就是1000个龙头企业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主导者和领导者,那么我们国家的标准化水平就能实现大的跨越。"
在各地调研中,在与企业座谈过程中,刘平均欣喜地发现,各地龙头企业标准化意识正在觉醒。不少企业的老总们很乐意出资、出人来参与、承担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有的甚至表示愿意代表国家去冲击国际最高水平。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了一个目标:2020年实现标准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常任理事成员,承担国际标准制定的比例达到10%。刘平均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运用法律和市场的手段,发挥企业的主体和主力军作用。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推动中国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让企业冲出去。”刘平均说。
“中国标准”要大家支持
2006年伊始,信息产业部正式宣布: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的“中国标准”TD—SCDMA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TD标准被“扶正”。日前,信息产业部又有专家撰文表示,“我国必须建设统一的TD—SCDMA网络”,再次为TD标准“打气”。在3G牌照发放前夜,政府部门对“中国标准”的力挺,被媒体形容为“令全球电信业心跳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