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有两件事引起信息业界人士的格外关注。一是新科的全球第一代产业化高清影碟机(EVD)上市,并宣称“EVD即将成为我国信息产业行业标准”;另一件是中国推出自己的无限局域网的国家标准,并决定在2004年6月1日起强制性实行。这两件事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关于“标准”的话题频频出现在各家媒体中,而与标准各方利益相关的国家和团体也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一场标准之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近来,随着中国颁布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强制实施日期被推迟,围绕“标准”的争论愈加激烈。
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李怀林看来,世界已经进入标准经济时代,这样的时代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标准的运用,能为国家、地区尤其是组织的经济发展带来现实的、直接的经济利益;二是社会经济中围绕标准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如认证机构、试验机构、咨询培训机构;三是标准运用成为调节经济发展、规范市场行为的重要杠杆。由此可见,在标准经济时代,标准对企业乃至国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以说,标准不仅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更是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贸易谈判的筹码。
标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
处于标准经济时代的企业,其经营战略往往也围绕着标准展开。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张平博士指出,标准问题实际上是企业的经营战略问题,也就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经营战略。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使自己的专利成为标准,并将之推向全球对企业自然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张平介绍说,当一家企业拥有了一个发明创造或产品成果的时候,他们要马上把这个发明或产品保护起来,以避免被其他企业占有,所以他们就去申请专利,以此保护自己的发明或产品。“在新技术领域有很多专利,这些领域几乎被各种专利所覆盖,这就是所谓的将技术专利化。”张平说。
同时,张平指出,在实际应用中,一个行业需要共同的标准才能正常运行,而这些行业标准往往已经被行业内的大企业的专利所覆盖,不是为行业所公有的。因而,就需要由相关的标准组织与行业内的各个企业进行协商,使这些企业同意将他们的专利拿出来,作为行业的标准,为行业内企业共同使用。而这时这些拥有专利的企业就会提出付费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专利费。“如果他们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给大多数企业使用,那么他们更希望他们的标准被全球使用,因为虽然每份专利费并不是很多,但当使用者遍及全球的时候,使用量就非常巨大了,而标准的所有企业所获得的专利费总额也就相当可观了。”张平说,“因此,在使专利标准化之后,企业往往致力于使标准全球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通信发明审查部的杨铁军表示,如果说一项技术以获得专利代表其技术上的成功的话,那么一项专利技术被成功地写入技术标准则代表着该项技术在市场开发上的成功。
但是,标准的全球扩张趋势对中国企业有着诸多不利。张平指出,中国企业面对标准与知识产权日益结合的状况有两点不利:其一,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普遍较低,知识产权意识也很薄弱;其二,中国的标准管理部门对知识产权也不够了解。如此一来,中国的企业不会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而国家管理部门也不懂得如何管理。
“现在的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专利问题,还包括商标等,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起专利、商标与产品相结合的战略,使之形成合力。”张平说。
同时,张平指出,要想形成标准,不是拥有几项技术就行的,要拥有行业内一批必要的专利技术才行。目前中国的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对此,张平认为,中国的企业可以形成行业联盟,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这样就可以共同拥有一批技术,以此与西方国家抗衡。“我们可以在前期以现有的一两项技术为筹码与他们谈,再一步步开发新的技术。”
标准成为跨国贸易筹码
标准不仅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国家而言,也是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谈到标准的重要作用时表示,采用谁的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对各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重大。在高新技术领域谁的技术标准领先,谁就控制了未来市场。主要发达国家在10年前就高度重视科技政策中标准化的作用,把技术标准作为战略性竞争手段。
中国对“标准战略”的重视源于中国加入WTO以后。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副院长房庆介绍,在没加入WTO之前,国外可以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较大幅度的关税。但是加入WTO之后,国外对这些产品就失去了关税这层壁垒,而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样对欧美市场就构成了一定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各国利用技术贸易壁垒(TBT),即通过增加产品的技术标准指标来阻止中国产品的大量进口。据统计,现行我国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比率不足40%,而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的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为了保证我国的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由中国自己制定符合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对进口产品来说,中国在加入WTO后,同样也失去了关税壁垒这层外衣,也只能实施“标准战略”。
但我国的这层TBT外衣并不厚实。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与世界尤其是欧美、日本等法制标准规范健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在世界通行的规则运用中,依然处于被动的局面。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问题上,中国政府的决策能力基本尚处于初级的学习阶段,因此很难起到有效的保护民族产业的作用。统计资料显示,在现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多项国际标准中,99.8%由国外机构制定,而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而且,我国现阶段技术标准还存在总体水平偏低、标龄过长的问题,这也对我国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北大法学院的知识产权专家张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国际层面上——了解发达国家的反垄断审查,防止发达国家以标准技术形成对中国构成知识产权壁垒;在国家层面上——应当尽快完善标准制定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在技术采集中应尽量采用中国的技术,适当考虑国际标准,促进中国标准国际化;在企业层面上——提高创新能力,积极申请专利,保持一定专利拥有数量,参与国家标准制定,通过企业联盟,形成中国的事实标准规模。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国在多数传统工业领域已经失去了左右国际标准的机会,因此必须找到一个既符合中国现有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又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领域,并以此作为突破口研制以“我”为主的技术标准,以此抢占先机取得世界领先地位。这几乎已经成为上至政府高层下到技术开发人员的共识。在经过多次失败尝试后,中国把目光对准了高新技术产业标准。高新技术产业标准也是当今世界技术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在高新技术产业标准的制定中不能不提的是WLAN国家标准、EVD产业标准、数字电视标准、3G标准和家庭电子网络标准,以及围绕这些标准所产生的争论。
然而,“中国标准”的实行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标准战略不仅遭遇到国外企业的抵制,美国政府更是直指中国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国际贸易壁垒设置了严重的障碍。外电在评论中国国标无线局域网标准WAPI与Wi-Fi联盟之间的较量时,用“蜜月期结束,中国筑起科技长城”的字眼来形容。对于这些指责,张庆松博士认为,中国所制定的政策在任何方面都没有违反WTO的协定,“WTO并没有涉及标准问题,各个国家仍然拥有制定国家标准的权力。”
张平认为,以这次的WAPI标准制定为例,虽然目前WAPI标准被推迟实行,但实际上这是中国的胜利。“我们在与美国的谈判中拥有了筹码,我们答应推迟WAPI标准,而美国要在其他贸易方面给我们更多的优惠。”
标准关系国家安全
事实上,标准之争不仅关系到国家间的贸易争夺,更是国家安全之争。中国强制推行无线局域网新的国家标准,最大的理由正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
负责起草这一标准的中国宽带无线IP工作组的新闻联络人刘朝阳曾多次表示,对于无线局域网而言,信息安全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七研究所,即原信息产业部广州通信研究所的李进良教授也指出,“目前采用Wi-Fi联盟推出的安全标准存在问题”。他说,目前在美国国防部的不少部门,以及在今年夏天即将举行的雅典奥运会上,无线局域网均因为安全性无法登场。
以由Wi-Fi联盟制订的802.11系列标准为例,这一系列标准存在着严重的安全漏洞,由于没有解决人们所关心的安全问题,这个领域的标准始终在不停地更新和完善之中。从2002年起,Wi-Fi联盟开始制订802.11i标准,重点仍然是解决产品的安全问题。但业界非常清楚,这个标准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标准,因为它基于的WPA协议有先天的缺陷,并不能彻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正是如此,802.11系列标准在欧洲早就受到了冷遇。一方面,它采用的频率与欧盟军方的雷达系统频率发生了冲突;另一方面,它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同样也是欧盟不能接受的。出于安全和用户的利益等原因,欧盟制订了自己的标准。
欧盟的标准并没有受到任何批评,没有人指责“欧洲标准”侵犯了知识产权,也没有人宣布要向欧盟禁运芯片。相反,为了满足欧盟的要求,2003年9月Wi-Fi联盟还特地颁布了为欧盟量身定做的802.11h标准,在其中加上了欧盟所要求的功率控制和主动频率选择这两个特殊功能。
而当中国出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要实行中国标准的时候,却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专家指出,对欧盟和中国采用双重标准,正体现了当前国际上某些人采取的歧视性政策。
从技术上而言,中国在新的国家标准中采用WAPI技术,由于采用了新的双向鉴别技术,因此“安全性要明确优于现有的Wi-Fi联盟采用的WEP(有线等效加密)协议,即使与改进后的WPA(Wi-Fi保护访问)协议比较,也仍有优势”。李进良说。
事实标准与垄断
在标准日益全球化的同时,标准所带来的市场垄断状况也愈加严重。
杨铁军指出,标准是推进专利技术在市场垄断地位的有效工具,同时,他认为,不具有市场价值的标准将是短命的。“如果技术标准的专利技术仅仅是一些实现技术,而这种技术是容易被其他技术替代的,那么它不会带来市场垄断的局面;如果制定的标准有专利技术而没有市场,也同样不会为专利权的拥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这种标准也会很快被新的技术标准所替代。”杨铁军说。
然而,除了由标准组织认定的标准之外,还有一种事实标准存在的情况,而这种事实标准往往与垄断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平介绍说,一些企业并不是通过使自己的专利获得标准组织的认证、使之成为行业标准来获利的。事实上,他们先是使自己的产品实际占有了市场,“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如果你不使用这个系统,那么你的电脑就会出现不兼容的状况,这样Windows就成了事实上的标准。”DVD、数字电视等领域也是如此,英特尔、高通、思科等公司的许多产品,都是在占有市场绝对份额后成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的。
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行业垄断。以英特尔对中国推行WAPI标准的态度为例,他们反复的态度很值得寻味。在关于是否要推行WAPI标准的论战最为激烈的早期,也就是去年底到今年3月之间,英特尔方面始终保持着沉默。在Wi-Fi、USITO等公开反对WAPI标准之后,英特尔才登上了论战舞台。
之所以英特尔的态度如此受人关注,是因为其在IT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地位,和其对上下游配件商的巨大影响力。英特尔的态度将会影响一大批企业,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技术性抵制”,进而破坏WAPI的实际进程。
IT评论家方兴东指出,英特尔已经在中国CPU市场上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占据了近85%的市场份额。而这种垄断地位的形成是利用中国市场规范的不完善。“根据调查研究,英特尔垄断中国CPU市场的策略大致可分为七个方面:用知识产权垄断制造进入壁垒;通过Wintel联盟进行寡头合谋;滥用市场支配力控制整机厂商;偷换概念误导舆论进行垄断;利用网络效应扩展产业领域;打压竞争对手阻碍技术进步;混淆自有指标和产业标准,扰乱政府采购秩序等。”
之后WAPI标准被迫推迟实行的事实证实了英特尔行业垄断的力量。
与英特尔这样的全球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IT企业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资金实力方面都无法与之抗衡。这就更加需要中国企业懂得用标准战略来保护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