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市场,贴有三通公司“一元化基地产品”标识的农产品高出市场价10%左右;在韩国市场,标有“山东安丘”产地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欧盟市场,来自中国安丘有机食品基地的农产品牌子越叫越响。山东省安丘市坚持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国际市场“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该市农产品出口却逆势而上,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
安丘是一个有106万人口、150万亩耕地的传统农业大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市的黄烟、花生等优质农副产品就远销日本、美国等市场。我国加入WTO之后,安丘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更多受制于绿色壁垒。
频频亮起的绿色壁垒红灯,为安丘农产品出口敲响了警钟。用安丘市委书记王继怀的话说,“对安丘而言,农业标准化不是锦上添花之作,而是生死存亡之计。”
把工业生产理念嫁接到农业领域,“标准农业”是一场革命
从“经验农业”到“标准农业”,对农民传统种养习惯是一个巨大冲击。标准化从哪里下手?安丘市通过培训、示范、引导,在实践中形成了明晰的思路。
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使安丘推行的农业标准化有了明确目标。安丘制定了一整套地方性的从种养到收获的全过程标准操作规程。到目前,安丘市已研究制订了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3个,加工企业参照出口国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了200多个生产标准。
科学的推广体系,确保安丘的农业标准化推行顺畅便捷。首先是政府推动。各种专业协会作为农民自发成立、自我约束的群众组织,其在标准化推广中的作用是政府无法替代的。安丘市政府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销售活动中的各种卫生检验和监督管理,搞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其次是龙头带动。该市较大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都普遍采用“公司+农场(养殖场)”模式,建立自属基地和合同基地,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最新的国际食品标准。第三是协会推动。该市关王镇于家水西村瓜菜协会现有会员400多名。
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是把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关口。安丘市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在重点蔬菜生产区建立12处快速监测站点,开展质量检测服务。
农业标准化生产保持活力的根本之举
安丘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鲜明地体现出创新特色。
有标准化培训模式的创新。市里要求有条件的乡镇每年都组织一次企业与农户的“对接会”,及时通报国际市场的最新信息,让种植户“一年早知道”。
有标准化检测模式的创新。安丘市引导企业联合建立检测中心,合理分担成本。
有标准化加工方式的创新。安丘的龙头企业针对不同国家、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研究生产不同的深加工产品。
农业标准化的深度实施,有效提高了农业内在素质
农业标准化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推进,大大提高了安丘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安丘以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为目标,实行链式控制模式,即“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尤其对大姜、大葱、芦笋、牛蒡等重点出口品种制订了详细完备的安全质量标准。
农业标准化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安丘大姜是该市的当家品种,实施标准化前,姜瘟、癞皮病时有发生,引起大姜品质降低、产量下降。实施标准化管理后,姜农从选种、育苗、浇水、施肥、除虫全部按照规程操作,平均亩产可达3500公斤,单产增长31.7%,基本控制了姜瘟等疫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