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等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执行。在新颁布的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都必须满足侧碰强制性规定;而在后碰撞标准中则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撞的强制性规定。
新标准的即将实施在汽车生产厂家中激起了轩然大波,一部分企业欢迎新标准的实施,也有一部分企业却对该标准颇有微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新标准参照国际通用方案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新标准的具体内容。
强制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试验,就是让一块硬而重的障碍物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侧面或者后面撞击静止的汽车,碰撞后,要求车辆的车门能够打开、燃油不泄漏、车内的试验用假人不能出现太大伤害。
我国现行的汽车安全碰撞标准,只有正面安全碰撞。而新标准的实施,将向厂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要想通过新标准,则必须在材料、设计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上做出更多的投入。而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发生车辆侧面碰撞所占的比例约为20%到30%,相对于正面碰撞,侧撞的致死致残概率要高得多。同样,由于燃油箱的质量不合格而在追尾事故中出现二次事故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因此可以说,在实施了新安全强制标准后,国内生产车辆的安全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现有车型安全性不容乐观
据了解,在售车的侧碰及后碰标准将于标准发布之日起36个月后开始实施,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车型,可有3年的过渡期来达标。而国内现有车型的安全性能到底如何呢?
这从某些车型在国外参加安全测试得出的不堪结果可以略知一二。而事实上能拿出国参加测试的车型在安全性能上想必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了,为何在国外的安全测试面前却还如此脆弱?
汽车制造业的业内人士认为,落后的设计以及装备是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的根源。国内的很多车型,尤其是不少自主品牌车型都是从国外10年甚至20年前的淘汰款式稍加修改而来的,设计之初完全没有考虑到现行的安全标准,整体结构就不能过关;而厂家只顾着降低成本,尽管舒适性装备让人眼花缭乱,但安全性装备却不舍得投入。不仅是民族品牌,许多合资企业的产品也是如此。
因此,国内生产车型的安全性能长期徘徊在下游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推出强制安全标准确实刻不容缓。
声音
专家:国际接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主任刘玉光:侧面碰撞标准、后碰撞标准的出台,是我国汽车产业形成完整的碰撞保护体系的重要一步,是完成国内标准同国际接轨,实现顺利出口的有力保障。在此之后,还会出台翻滚碰撞、碰撞对行人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副总工程师李三红:增加侧面和后面碰撞是为了全方位地、更好地了解汽车在进行碰撞实验时的状态,从更多角度了解到汽车在高速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况。增加侧面和后面碰撞以后,可以防范更多可能发生的意外。
企业:态度迥异
赞:对于跨国汽车企业来说,“双碰”只是一个基本标准。目前合资企业大部分国产车型都已经通过了欧洲和美国的碰撞要求,因此在国内达标不成问题。与欧美的正面、侧面和后面碰撞标准相比,国内的测试标准比较低。
出台侧碰和后碰安全标准让消费者买车又多了一层保障。
弹:这种检测试验是给企业增加负担,给某些机构增加收入。国内的碰撞标准不要跟在欧洲后面跑,要适合中国国情,要看清现状。
消费者:全面支持
秦先生:现在买车除了车价之外,就是关注安全性能。行业主管部门一定要把好关,把不合格的产品淘汰出市场。
李小姐:这几年,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有一部分肯定与汽车安全性能不合格有关。在安全方面,我们的国家标准一定要与国际接轨,这比价格与国际接轨还要重要。毕竟生命是最重要的。
黄小姐:我认为,驾驶安全不仅需要车辆性能过关,而且需要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