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7月25日电 【核心提示】行业标准的缺失,令石斛产品质量优劣不齐,产业链面临全线瘫痪,产业“深度休克”,近30万从业人员生计遭遇考验。从省人大代表的怒揭黑幕到行业协会的调查论证,一场制订行业统一标准、拯救石斛产业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我可以负责地说,老百姓花大价钱,置办年货买来的铁皮石斛系列制品大部分是假冒货!”在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新安生物有限公司老总黄祥勇提交了《关于要求严肃整顿和管理铁皮石斛行业的建议》,痛陈石斛行业的种种黑幕,“如果听之任之,浙江这一特色中药材产业必将被断送!”
时隔4个月,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保健协会正在协助国家有关监管部门抓紧制订规范石斛市场的统一行业标准,浙江省也正在制订省级地方标准。“对整个石斛行业的拯救,已全面拉开了序幕。”
30万产业大军陷入困境
据王大宏介绍,仅浙江一省,石斛的产业规模就在30亿元人民币左右,从事加工的农户达到七八万人。
自从1993年第一次将铁皮石斛以“枫斗晶”的形式送入杭州保健品市场后,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各类铁皮石斛保健品曾一度俏销,石斛产业在当地被当作“朝阳产业”。仅浙江乐清,当地农户加工枫斗的年产值就超过10亿元。
王大宏告诉记者,近年来,有铁皮石斛颗粒、铁皮枫斗晶、铁皮枫斗冲剂、胶囊等约20个铁皮石斛产品获得正式的保健品批文。
记者注意到的是,在这些获得批文的保健品中,绝大部分产品原料都以铁皮石斛自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指点了迷津,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因为相对于紫皮石斛、铜皮石斛、刚节石斛、草皮石斛、石皮石斛等同类来说,铁皮石斛可谓出身名门望族,身价也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温州、金华一带老百姓加工坊制作出来的各类石斛半成品,虽然其中仅仅一小部分是铁皮石斛,但经过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包装,摆上商场柜台就堂而皇之成了铁皮石斛产品,甚至标出了数千上万元的天价。
石斛种类较多,加工成成品以后形状又极为相像。长期以来,对铁皮石斛的分辨只能依靠有经验的农民、企业质检人员积累的经验加以辨别。王大宏向记者介绍说,一些企业为了牟取高额利润,把温州一些村民经过若干道特殊工艺处理的廉价石斛,收购去充当价格昂贵的铁皮石斛;而铁皮石斛本身因品质不同,价格也从数千元到数万元每公斤不等。
这也促使黄祥勇下定决心向浙江省人大提交建议,揭露铁皮石斛生产行业的黑幕。
“野生铁皮石斛太稀罕了,以前的老药工为了采集,一般都豁出性命,身绑绳索,到陡峭的悬崖峭壁上才能偶然寻见。野生资源本身稀少,加上前些年重度采挖,现已面临枯竭。”黄祥勇曾对媒体披露说,能够进行大面积人工种植、存活率高、长势好、批量产出铁皮石斛的单位也为数不多。
在提交建议之前,黄祥勇利用空暇时间作了长期的调查,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几百元一斤的铁皮枫斗毫无疑问是假的,而高价的铁皮枫斗、铁皮石斛胶囊中也难保一定是正宗。”
被称为“铁皮石斛之父”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治国也向媒体披露说,人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很多产品根本不是铁皮枫斗,甚至连一些大厂家生产的,也不是正宗的铁皮枫斗。
把保健功效虚夸为药效,带来的不仅仅是自食苦果,而且殃及邻舍。今年初媒体对个别石斛生产销售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曝光后,消费者对整个铁皮石斛市场的信任度迅速下降。
来自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生产石斛产品的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日销售业绩曾破天荒地出现了零纪录。以枫斗加工为重要农副产业的浙江乐清,三分之二的销量靠出口,由于信任危机,不仅国内市场枫斗产品滞销,而且出口几乎终止。
王大宏告诉记者,因为产品没了销路,自今年三月份以来,乐清从石斛的源头广西、云南采购回来的野生石斛大批腐烂,惟一依靠传统工艺生产和加工枫斗的两万多农户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几乎丧失了生计。广西、云南、浙江等省近30万从业的农户、商户更是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
记者在调查报告中还看到,乐清许多以石斛加工为生的当地农户,在石斛行业被曝黑幕之后,至今的产业收入为零,甚至出现了不堪重负的亏空。
地方行业标准双重拯救
整个石斛产业链全线瘫痪,产业“深度休克”,显然,罪魁祸首不是黄祥勇的愤揭黑幕和媒体的及时曝光。
王大宏分析说,造成石斛行业全面“休克”的症结,主要在于行业标准的缺失。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便没有衡量石斛类产品优劣、等级的尺度,同时也给了某些企业有机可乘的空子,这才是目前石斛行业面临困境的根源。
面对被媒体曝光后石斛市场出现的休克状态,浙江当地政府组织药监、工商、卫生部门紧急行动,设立专案组部署“彻查”,并分别于今年3月20日和4月20日两次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一些生产铁皮石斛产品功效成分不过关的企业被公开“点名”。
与此同时,中国保健协会和各级行业协会也为恢复石斛产业的市场秩序行动起来。王大宏告诉记者,今年3月,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由从事石斛生产的经营者、新闻记者、保健协会工作人员组成的石斛调查小组,针对老百姓反映的石斛利用价值、濒危植物说法、枫斗原料来源、当前采摘农户和加工户生活状况、企业的应对措施等问题赶赴温州进行调查。同时,中国保健市场网还开辟了石斛专题网页,将相关的消息及时进行公布。
王大宏向记者透露,石斛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完成之后,中国保健协会将把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届时还将组织浙江省当地的石斛加工农户、经营的商户、生产企业和有关专家成立石斛专业委员会,协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就制订标准等事项作进一步论证,以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并颁布执行。
记者还从中国保健协会有关人士处了解到,将制订的行业标准会对石斛的品种、种植、生产过程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随着标准的出台,整个石斛产业会面临一轮清盘。资金、管理、信誉等方面均符合标准的企业将得到继续发展的空间,而一些不符合行业标准规定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目前,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经浙江省质监局立项,无公害中药材———铁皮石斛系列省级地方标准也正在组织制订之中。据透露,该系列标准包括《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范》、《安全质量要求》四部分内容。另外,浙江省有关职能部门还将严格铁皮石斛产品标识、包装和广告宣传管理;同时,将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建议,建议对无稳定原料来源和相应基地的保健食品企业,不予换发产品注册证书;对新申报的生产企业,如无正常原料来源和相应基地,暂缓或不予受理申报。
业内希望,随着行业和地方标准的相继出台,处于休克状态的整个石斛产业早日得以复苏。
【资料】
石斛与枫斗
被浙江人称作吊兰的名贵中药石斛,《本草纲目》评价其“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定志除惊,轻身延年”。据记载,在我国的76种石斛属植物中,有近40种可作药用。
目前,我国石斛加工主要在浙江省,但原料供应来自云、贵、川等地。在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一带,老百姓把药用植物类石斛加工后制成的产品称为“枫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