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含量不达标的产品不是“茶饮料”而是“茶味饮料”。
陈卓凡摄
盛夏是饮料行业各大“豪杰”大显身手的时候。目前,具有保健功能的茶饮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制定茶饮料有关的标准,致使茶饮料市场的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不过,可喜的是这种混乱的状况即将宣告结束。近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已开始在业内征求“茶饮料国家标准”的建议,新的茶饮料国家标准有望今年年底出台。
健康引发茶饮料战
如今,茶饮料因其健康天然的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南宁市民的喜爱。因此,一场由健康引起的茶饮料大战正悄然打起。
在南城百货超市饮料区,一位正在选购饮料的顾客告诉记者,他喜欢喝茶,自泡的茶不适宜随身携带饮用,而茶饮料就比较省事,它比碳酸饮料爽口、解渴,比纯净水有滋味、提神,茶本身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物质,所以他每次到超市都会选购茶饮料。
与这位消费者一样,以健康为卖点的茶饮料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的首选。不仅选购的人多,而且茶的品种、品牌也多。在某大超市饮料售卖区内茶饮料的品牌多达十几种,除了传统的绿茶、红茶饮料外,还有乌龙茶、大麦茶、茉莉香茶、菊花清茶等各种茶饮料以及水果茶饮料。
在超市的饮料区内,几大品牌的茶饮料为争到有利促销阵地,纷纷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有的以价格优势来抢夺更大的市场,一品牌的绿茶饮料甚至打出1元/瓶的心动价。
饮料配方五花八门
由于茶饮料是近两年在饮料市场涌现的“黑马”,所以目前我国并没有茶饮料生产、销售相关标准,低生产门槛和高额的利润让很多企业趁势杀入茶饮料市场。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茶饮料的总产量在1997年不足20万吨,然而到了2005年,茶饮料的销售量已高达583万吨,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
据南宁市一经营茶饮料的业内人士透露,茶饮料市场近年来如此“吃香”,除了人们对饮料观念的改变,最主要原因是茶饮料的技术门槛低、生产成本低,利润几乎是各种饮料中最高的,一般而言,投资生产茶饮料,设备投入80万至100万元,一瓶饮料的原料成本仅为0.3元左右,即使把所有的费用都折合进去,一瓶饮料的成本大约有1.2元,但这种饮料的零售价普遍在3元左右。
市场的急剧膨胀促使众多厂商投入重金加入茶饮料市场的争夺。据了解,目前中国约有茶饮料生产企业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有15家,上市品牌多达100多个。
记者在南宁市茶饮料市场转了一圈,发现不仅茶的叫法各不相同,而且茶的配方也花样百出。同为绿茶,有的注明配料为绿茶,而有的是茶粉,有的则为绿茶浓缩汁,还有的为单细胞绿茶萃取液和绿茶液,甚至一些企业直接标注“绿茶”或“红茶”。
此外,各种茶饮料只是在名称上标注为“××红茶”“××绿茶”“××茶”等,但到底含有多少茶的成分,从包装上均无法获知。
新标将规范茶饮料
针对混乱的茶饮料市场,近日,由中国工业协会起草的茶饮料国家标准文本草案已开始在业内征求意见。
据了解,饮料国家标准对茶饮料的名称、范围和功效问题进行详细规定。针对究竟含茶多少才能称为茶饮料的问题,茶饮料标准课题组认为,茶多酚和咖啡因是茶饮料的特征成分,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含有30种以上酚性物质。在茶饮料中,茶多酚的添加量一般为0.02%至0.4%。在国家标准制定后,对于茶多酚含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将划归为“茶味”饮料。茶饮料如果用茶多酚调配,要进行明示。这是因为茶叶中除了茶多酚外还有茶氨酸、多糖等多种成分,如果只用茶多酚调配,必然会缺失茶叶中的其他营养成分。
此外,对于添加特殊果汁的茶饮料,因口味原因原果汁含量无法达到5%要求时,将归属于果味茶饮料,并可在标签上标示果汁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