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际水协和中国建设部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在京圆满结束,这也是世界水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
为期5天的大会以“可持续水管理”为主题,围绕水资源和流域综合管理、城市水管理策略、饮用水处理、水健康及环境等议题展开讨论。其中与消费者生活更相关的饮用水价格,水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受到格外关注。
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目前的自来水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低,只占成本的20%,我国将进行水价改革。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科学分析手段的完善,新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即将出台,标准具动态性和时效性,将把水质的检验标准提高到106项,和国际逐步接轨。
据了解,新国标的检测项目将由35项增至106项,并再次明确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pH值)在6.5-8.0间,与国际标准相吻合,确定了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标准,同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好水标准,即使是安全的、干净的水,也不等于是健康的好水。
健康好水应该满足以下几个递进性要求:1、没有污染,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2、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3、生命活力没有退化,呈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活性强等。
纯净水能满足基本安全需求,人工矿物质水能一定程度上达到补充矿物元素的需求,如何理解水的活力和弱碱性?
专家认为: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酸碱度)应在7.4左右(7.35-7.45)。这种PH的恒定现象,叫做酸碱平衡。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摄入酸性食物过多,使人体的酸性大大多于碱性。更多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初生婴儿一般属弱碱性体液,但随着年岁增长,随着体外环境污染及体内不正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使我们的体质逐渐转为酸性。
专家认为,现在还有一些错误观点,使百姓偏离了正确饮用水的方向,盛放桶装水的水桶会被反复回收再利用,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真菌感染。其实,纯净水太过“纯净”,所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被滤去,反倒未必对健康有利。人工矿物质水,偏面地迎合了对少数几种矿物质的要求,没有考虑到矿物元素的均衡。更重要的是纯净水和人工矿物质水由于技术条件原因均呈酸性,而国内外众多专家研究证明:人体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另外,目前市面上不少“健康饮料”中含有糖、食用色素和食物添加剂,虽然尚无明确研究显示其有害性,但也并不表明它们就一定无害。
一般来说,来自天然水源的饮用水都是弱碱性水,同时它们也是含均衡天然矿物元素,比如说国外的依云、富维克,国内的农夫山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