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高强度紧固件厂厂长葛海泉仍沉浸在自己的“壮举”之中。今夏,他代表中国去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在会上断然否决了日本提出的“亚洲体系标准”,最近他得知,因为他的努力,日方提案已被搁置。
无独有偶。在外地回杭州的航班上,浙江中控科技集团总裁金建祥在座套上读到了一则空调企业的形象广告,自称是“国家标准起草单位”。金建祥暗自一笑,心想:“你做国家标准,我要做国际标准……”
记者发现,在长三角,当越来越多的“行业老大”热衷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时,一些企业已开始试水“国际标准”。
勇于说“不”
今年8月,葛海泉应国际标准化组织邀请,出席了在东京召开的ISO国际例会,修订机械制造业有关国际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是国际三大标准化组织。会上,日本代表突然提出,应以该国的螺栓国家标准为基准,设一个亚洲体系。当时,葛海泉第一个站起来陈述反对理由:“一方面,日本一国的标准难以代表亚洲;另一方面,世界上目前已存在欧、美两大体系标准了,要是再冒出个亚洲体系、中东体系,那么所谓的国际标准将形同虚设。”
义正辞严之下,葛海泉当然是有“私心”的。他告诉记者:“国内同行已适应了欧美体系,所谓亚洲体系会使我们的工艺技术作相当大的改动,且钢材进口方面会更依赖日本。”葛海泉对日本的新标准提案投了否决票,同时还试图“说服”其他国家。结果,英国、法国、意大利及利比亚等国家也投了否决票,俄罗斯则弃权,日方的请求最终被搁置。这件事让葛海泉颇为感慨:“要不是我们的紧固件质量提高快、国际市场比例大,我们的影响力就不可能这么大!”
“疯子”解难
相比于葛海泉,金建祥却有句名言:标准之争,难度不亚于申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金建祥就隐约悟出“一流企业卖标准”的道理。2003年,“中控”专门成立了企业“标准化委员会”,同年起,努力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企业自主研发的实时以太网(简称EPA)标准。最近,以“中控”主持制定的EPA标准,终于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为国际工业自动化标准。
此前很久,很多人认为金建祥是个“疯子”。原因之一,制定国际标准,挫败感很强。“中控”总裁助理施一明告诉记者,“一次次申请,一次次吃闭门羹,最初,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化会议上压根没有主题发言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企业的技术不成熟,而是因为国际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利益角逐的过程,致使一些国际巨头对中国企业进行压制和“围剿”。
外界曾认为金建祥是“疯子”,另一个原因在于,制定国际标准风险太大。国际标准并非强制性指标,通常5年之后就会更新。据施一明介绍:“类似于我们这个工业自动化的国际标准,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备案的就有18种,其实最终比拼的是谁更受市场欢迎,只有用户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国际标准的收益才会慢慢显现出来。举最简单的例子,我国大部分DVD采用美国标准,因为用户量大,美国人才有高额标准费可赚。”因此,制定一个国际标准,必须要有前瞻性,若它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它就没有生命力,前期的所有投入全打了水漂。仅此一点,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就已望而生畏。
如何争夺“话语权”
“国际标准能够构成技术壁垒,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巨头的‘三步走’战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WTO专业分会副秘书长、技术壁垒研究专家孙新华说。
孙新华认为,与WTO发达成员相比,WTO发展中成员和转型经济体更多的是国际标准的“采纳者”而非“制定者”。一组数据显示,ISO和IEC共有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933个,我国仅承担了8个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比例不足1%,而秘书处是国际标准的主要受理和评议部门。由于标准的差异,我国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每年已高达上百亿美元。
“对国际标准制定权的争夺,其实就是对国际市场话语权的争夺。”孙新华介绍,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中美无线局域网之争,就是例证。“我国提出的无线局域网WAPI标准,明明能够有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却遭到国外巨头的百般封锁,原因就在于打破了他们的技术垄断。”
孙新华认为,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可自主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或支持和推举自己的高级管理人员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实力较弱的企业,可更多地派员参加ISO、IEC等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的会议,以便及时跟踪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动态和国际前沿技术发展的趋势。此外,国内同行业企业可组成行业联盟,必要时联合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一起参与标准的制定。“同行不是冤家,与其针锋相对,不如合作。其实沟通的过程就是彼此妥协的过程,让标准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有利可图,风险共担,实现共赢。” 孙新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