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在杭州一家商场购物(2007年1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谭进 摄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共666个大中城市,2000多个县级城市,在做大城市框架、推进城市化方面发展都非常快,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不过许多城市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粗放的发展模式上,绝大部分城市在拉大框架,城市外形上做了大量文章。我们城市的外观已经非常像发达国家了,城市建筑的高度和豪华程度不亚于发达国家,有些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是在塑造城市功能、市民的生活品质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说。
在陈文玲看来,杭州建设生活品质之城,走在了全国城市发展的前列,生活品质评价体系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生活品质等人本指标来评判城市成普遍趋势
“如果人均GDP快速增长,而老百姓却没有享受到实际成果,那么说明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上存在着缺陷,从而就会形成广大市民对GDP快速增长的不信任。因此从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角度来谋划城市发展,让全体市民共创生活品质,共享品质生活,将逐渐成为国内外评价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说。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杭州,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以生活质量来研究评价城市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涌现。
国际上出现了“世界银行的基本生活质量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的生命质量指数”等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则有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的“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国家发改委的“以生活品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等等。
综合研究这些指标评价体系后可以发现,对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评价已经不再单纯以GDP为纲。盖了多少大楼,修了几个标致性建筑等城市评判标准已逐渐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样”这些民生指标所取代。一些专家学者告诉记者,在这些评价指标中,透露出来的是“以人为本”。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既要关注人均GDP的增长,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既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更要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认为:“目前提高生活品质已经成为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它也理所应当成为我们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成为我们城市的核心价值、城市竞争力的集中表现。”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李强说:“与过去许多指标体系只关注GDP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转移重心,不仅仅关注物质文明成果,更把文化文明、民主民生、生态环境作为评价的重点。而关注物质生活以外的内容,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该如何打造?
在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何秉孟看来,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前三次科技革命以工业化程度提升为途径,耗费了大量能源,给人们留下隐患。第四次科技革命利用信息流,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精细化配置,实现了低消耗、低污染,全面推动了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因此提高生活品质,是第四次科技革命赋予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使命。
然而我们的城市在不断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提高生活品质这一重要使命却未得到应有重视。记者常听有老百姓发出这样的疑问:常听政府报告说今年GDP高速增长,人均GDP超过了多少多少,已跨入了中等发达城市行列,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受到呢?尤其是一些低收入阶层、困难群众,这样的疑问更深。
对此,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指出,现在很多城市对发展的理解还停留在增加GDP这样的观念上,杭州率先提出了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率先实现了发展观的转变,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那么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该如何打造呢?专家学者们指出,要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首先要有一套科学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为生活品质提升指出方向。
“提升生活品质是个大目标,怎么样实现和完善?我认为设立一个包括方方面面体系,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它能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把宏观的理念化为行为导向。”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李强说。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则认为:“生活品质是一个具有普惠性的问题,提高生活品质,既要关注城市居民,又要关注农村居民;既要关注本地居民,又要关注外来务工创业人员;既要关注全体市民生活品质的整体提高,更要关注低收入阶层、困难群众生活品质的明显改善。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绝不仅仅是对白领而言,更不仅仅是对富人而言,“生活品质之城”首先是对低收入阶层、困难群众而言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为邦说:“提高生活品质要关注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发展。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国家非常重要。但城市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的发展方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视城市生活品质的建设,在提升投资环境的同时,提升人居环境,使城市适宜居住,适宜创业。” (记者 张道生、方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