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奥运会场馆中,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无疑是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这两座标志性建筑也创造了北京奥运会场馆的两个世界之最——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鸟巢)和世界上首个基于“气泡理论”建造的多面体钢架结构建筑(水立方)。因这两座建筑属世界首创,当时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缺少现成的技术标准参考。
“仅鸟巢钢结构焊接这一道工序,我们就制定了80余项施工工艺标准。”国家体育场监理方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副总工程师叶军说。而作为自主创新成果,《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设计理论》则为水立方的钢架结构搭建提供了技术标准。
《国家体育场结构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游泳中心结构及室内环境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技术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新标准的出台,都随着奥运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完善。叶军认为,这些新标准、新工艺是奥运工程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将成为今后同类建筑的参照标准。
7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丁建明表示,在奥运场馆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成果、专利创新等方面,目前只能提供一个初步的数据。
丁建明透露,关于新的标准方面,伴随着奥运工程建设过程中新的攻关和新的技术应用,也形成了大量新的标准。标准的产生是一个过程、一个级别的上升。应该说在这次奥运工程的建设中,据目前的统计,有近四十项新的标准产生了。这些标准可能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上升为地方的标准,乃至国家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