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鲜令”再生变数
能否执行成悬疑
曾在乳品企业中闹得沸沸扬扬的牛奶“禁鲜令”又起波澜。近日,有消息说,已经被延期执行的“禁鲜令”有望被取消。并称,今后将只执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不执行被业界称为“禁鲜令”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
这两个文件都是2004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按照《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规定,我国奶制品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目前市面上以原奶为原料、采用巴氏杀菌法、低温存放的“鲜奶”,都不得在名称中打上“鲜”字标签,而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文件颁布后立刻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原定于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由于行业内争议不断,质疑和反对声此起彼伏,因此被推迟至今年6月1日起执行。
进入5月,眼看“禁鲜令”就要实施了,又传出有望取消执行的消息。记者向中国奶业协会求证消息的真实性,奶协的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接到相关的文件和通知。对于“禁鲜令”是否要解禁,对方不置可否。虽然仅仅是传闻的“有望”取消执行,但仍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鲜”字能不能用的简单问题,还关系到了巴氏奶和常温奶两大阵营市场争夺的格局。
一直以来,“鲜”字是巴氏奶阵营的主要卖点,在常温奶凭借可长期保存和相对廉价的优势占据了将近70%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巴氏奶就是靠“鲜”字招牌苦苦维持自己的地位。一旦“禁鲜”,巴氏奶多年经营的“新鲜牛奶”概念和市场优势便会完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取消“禁鲜令”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一旦“禁鲜令”解除,会对整个乳品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城市型乳业将受益最大。也有专家认为,取消“禁鲜令”有利于对乳品进一步差异化市场细分,今后鲜奶、常温奶、还原奶、含乳类饮料、酸奶等将会形成不同的价格梯度,吸引不同消费者。
公众厌烦口水战
质量安全受关注
尽管乳品企业为了一个“鲜”字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但消费者却对这些口水战失去了兴趣。调查显示,很多消费者对乳品行业的信息“轰炸”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觉得乳品行业炒作气息太浓,分不清究竟谁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反而对整个乳品行业失去了信任,更多地关注起乳品的质量安全了。
在采访中一些消费者表示,近年来乳品行业风波不断,又是光明“回奶”的丑闻,又是还原奶冒充鲜奶的风波,如今又有了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让消费者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现在索性谁的观点都不理,还是照旧喝自己饮惯的品种好了。除了依习惯选择乳品之外,还有一些消费者表示:“什么牌子搞活动买什么”。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指出,专家们揪住各自观点不放,不能冷静、科学地解决问题,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和整个牛奶产业。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