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山东省寿光市从实际出发,抓住“和谐”理念这根红线,贯穿村庄建设始终,营造出村庄和谐、农村农业稳定发展的新局面。近日,该市和谐村庄建设“十化”标准应运诞生。
班子坚强,创建制度化。村两委高度重视和谐村庄创建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规划、有投入,创建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村级组织健全,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村委会成员依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融洽。
经济发展,产业现代化。村两委班子发展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带领群众走艰苦奋斗、共同致富的道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建立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服务;注重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节约型能源。
生活富足,家居舒适化。农民生活不断改善,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恩格尔系数小于33%,文化娱乐支出比重达到10%以上;农房建设宽敞明亮,美观大方,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实现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9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科教普及,农民知识化。重视科技教育发展,所属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师资队伍合格;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100%;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向农民传播实用技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和计划生育宣传,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保障健全,服务社会化。积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村内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人均低保标准达到800元/年;积极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对特困家庭实行大病救助;失地农民土地永久补偿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供养率达100%;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重度残疾人员和其他无收入来源家庭救助覆盖率达到100%。
人际和谐,村风文明化。积极开展文明一条街、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参与率高;十星级文明户表彰挂牌率达到85%以上;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三讲一树”(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等活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丧无大操大办现象,村风民俗健康向上。
文化繁荣,设施配套化。文化阵地建设有力,村内建有宣传栏、公开栏、阅报栏;建起集三室(图书室、荣誉室、文体活动室)、一街(文明一条街)、一场(健身广场)、一校(农民文化夜校)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图书室建设达标(藏书量达1000册以上,报刊10种以上,科普、娱乐等光盘300盘以上),各类场所设施完备,活动经常;建有庄户剧团、农民健身队等群众性文艺活动队伍,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治安良好,社会平安化。经常对农民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意识强;治安秩序良好,无刑事案件,无影响恶劣的村民纠纷,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落实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无造成重大影响的不稳定事件,无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事件,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
规划科学,环境优美化。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主要街道达到五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标准;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改水、改厕、改厨工作扎实有效,安全卫生饮水普及率达100%,污水有序排放;建立专业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清运处理;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责任明确,管理有序。
决策民主,管理规范化。健全“两会一组”(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推行“阳光村务”,村级事务实行契约化管理,按照“五规范、一满意”(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间、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管理,达到群众满意)的要求进行公开、公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