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欧盟的最新评估报告,中国在欧方设定的5大标准中,只达到了其中一项。如今欧盟据称要考虑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最终可能性有多大呢?
1998年,欧盟颁布了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5条标准,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金融参数合理化五个方面。根据欧盟2004年的初次评估,中国只有第二条“在与私有化相关的企业运作中没有国家导致的扭曲,没有使用非市场的贸易或补偿制度”,即经济主体自由化的标准得到了认可。在最近提交给中国方面的更新评估报告中,欧方仍重申,中国未能满足余下4条标准。
不过,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备受质疑,并且在具体执行中,欧盟方面似乎也存在双重标准的嫌疑。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申洪前不久就针对欧方的评估报告指出,欧方设置的技术标准本身就过于苛刻,技术评估过程也有诸多不妥之处。例如,评估报告在资料引用上有失公允,不能平等对待来自中国政府与来自其他渠道的材料等。
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梅新育认为,欧盟制定的标准过分纠缠于市场经济的一些枝节特征,如货币可自由兑换、企业向海外转移资本和利润的自由等等。如果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衡量,欧美自己的农业部门也不属于市场经济,因为后者同样享受着政府的巨额补贴。
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市场化程度不高于中国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欧盟却给予了特殊待遇,认定俄罗斯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也令人对于欧盟的这些所谓“技术标准”的客观性表示怀疑。
不过,就目前来说,即便欧盟要认定中国是市场经济,在内部可能还面临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少数国家的阻力,这些国家还对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有关“中国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方面有长足进步”的言论表示不满。
复旦大学的戴炳然教授认为,与中欧贸易中的另一个难题——武器禁运相比,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相对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贸易政策只需在欧盟的层面操作,而武器问题则牵涉到太多方面。”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欧盟委员会有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意向,最终通过的可能性还是不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