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家总体组组长房庆在总结专项工作时指出,应纠正重标准制定、轻标准研究的倾向,技术标准水平的提高需要科研的强力支撑。
房庆说,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的水平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技术标准的科研重视不够。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标准是写出来的,不需要太多的研究。房庆认为,制定高水平的技术标准必须依赖大量的科学研究。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能够成为与欧洲和美国抗衡的第三套国际标准,正是基于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锲而不舍的科研攻关。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保证自身的技术和产品能够领先,都不惜花费较大的代价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如西门子公司在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担任主席或在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人员就达数百人,许多国际标准均出自西门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国际标准为西门子公司产品的全球拓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喜的是,我国已开始出现了在技术研发阶段就充分重视标准研制的企业,如通信企业的佼佼者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由于人力和资金的充分保证,使这两家企业成为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活跃力量,为我国通信产品打入国际高端产品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房庆说,科技研发是创新的源泉,是技术标准得以产生并发挥作用的基础。科研成果一旦转化为标准,就会被潜在的使用者接受,技术标准不仅使创新的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扩散和传播过程的展开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一项新技术或一个新产品在研发阶段就应考虑如何形成标准,这种做法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欧美一些公司的很多科研人员,既是技术的研发者,又是标准的制定者,标准制定周期大大缩短。在一些高技术产业,甚至技术和产品尚未推广就开始研制标准,如无线通信的4G标准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房庆认为,技术标准制定与科技研发的紧密结合,将成为我国技术标准水平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他建议,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要在国际先进标准的跟踪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研究、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检测标准的研究、公共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基础公益标准的研究等5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与科研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