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概况
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成立于1977年,行政上挂靠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目前标准中心由专职从事食品工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研究人员构成,其中包括获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工,高、中级职称研究人员,以及在读研究生。标准化中心定位旨在发挥技术标准国家资源的集成优势,加强同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食品企业的广泛联系与长期合作,组织开展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及环境资源等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扩展技术标准服务领域,建设食品行业技术标准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在国家相关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食品业内的专家、企业的支持下,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提供的条件保障下,标准化中心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方针,利用研究院的专家优势、信息优势、行业优势、综合资源等优势,在食品标准方面,从技术基础研究到标准制定、研发和制修订标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老、中、轻几代标准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组织并参与完成了产品、检测方法、基础、管理及原辅材料标准,领域涉及各类食品、发酵制品、食品添加剂及配料、食品包装材料等行业,共计500多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近300个,行业标准200多个,军需标准20多个。负责制修订的标准获得国家级及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四等奖20余项。
目前,标准化中心承担着全国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罐头、酿酒、饮料、工业发酵和特殊膳食及谷物豆制品6个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承担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技术归口工作;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34/SC9)中国技术归口工作;承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专业委员会和中饮协天然矿泉水分会秘书处工作。通过开展标准技术工作,有效的配合了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积极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近年来,食品标准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际范围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入WTO,标准化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也日渐突出,标准化是沟通国际间贸易和技术的重要纽带,同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和消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国内形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市场繁荣,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由于以往标准化工作的薄弱,加上我国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变革及国家科研体制的改革等等,使食品行业标准化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标准化中心在经费匮乏、人才断流的情况下标准化工作也一度步履维艰,但作为食品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研究院所,我们始终不忘所肩负的重要的社会责任。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及标准化中心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全方位跟踪国际食品标准动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信息优势、行业优势及综合资源等优势,在食品标准化领域,围绕食品安全、酿酒、儿童食品、调味品、大豆食品、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行业重点开展标准基础研究工作。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标准化中心是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工作思路及运行模式相对保守,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领导不断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各种标准化文件,紧跟上级主管部门标准化改革的步伐,学习标准化工作新知识,掌握新动态,调整工作方法。本院内进行机构整合,合理配置资源,时适时引进人才,补充新生力量,形成较合理的人员结构。在日常的标准制定中提倡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为员工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不断的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食品标准化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同时,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标准的分析、研究工作,通过建立标准化中心信息服务网站、召开标准宣贯会等方式为行业、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技术标准信息。在积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规范市场,有效指导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近年来主要工作成绩
1. 紧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长期良好技术合作关系,建立与完善行业标准技术体系的相关工作积极参加国家、行业标准清理整顿和标准复审评议工作;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儿童食品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 参加国家有关部门“十一五”食品工业标准发展规划编写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力量参与编写了《全国食品标准2004~2005年发展规划》,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起草和制定产品市场准入及产品等级认证技术规则等工作。为配合国家食品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组织人员编写并出版了10余册行业标准汇编、数10万字的标准宣贯教材,在行业和企业进行培训达数10次,为食品质量标准的顺利实施和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2. 承担食品工业标准计划立项申请,组织实施、指导和督促标准制修订任务;负责组织及起草各类产品和方法标准、通用技术规则(如检验规则、标签标志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工作;参与食品行业清洁生产、水资源和环保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和行业发展规划编写工作;紧密结合行业和市场需要,适时开展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如果冻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市场上畅销的果冻,大部分采用塑料杯装,其中以小杯形的品种居多。由于小型杯装果冻的形状恰似嘴形大小,且表面光滑,儿童在食用时有可能不慎将果冻吸入较深而导致窒息,造成伤害,近年来已发生多起类似不幸事件。因此为规范市场,最大限度地消除果冻产品的安全隐患,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与我标准化中心于2005年4月中旬紧急召开“果冻标准研讨会”,启动果冻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制标工作的需要,标准化中心负责组建了果冻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在很短的时间内,工作组共召开了四次工作会议及一次医学专家研讨会。此外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基础研究工作,完成了标准的制定工作,于同年8月进行了报批,创下了我标准化中心制标周期最短的纪录。
3. 组织和开展食品行业技术标准和方法标准等重要基础标准系统研究;食品安全领域质量标准、技术管理、关键指标和方法标准等方面国家重点标准基础研究工作。在食品加工良好操作规范GMP、HACCP研究及认证实施,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儿童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儿童食品生产过程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我国分析测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分析测试方法的收集与筛选 ”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应用历史的红曲产品,近年来,随着降脂功能的深入开发,产品走俏海内外市场,出口不断扩大,但由于西方国家对红曲安全性的质疑,橘霉素含量技术壁垒的形成,致使红曲出口严重受阻,甚至当时正在制定的红曲米标准也由于检测方法的问题一度停滞。在企业、科研人员、标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低橘霉素含量的红曲产品和高灵敏度橘霉素检测方法的同步出台,一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红曲标准应时而出,极大程度上扫除了技术壁垒,提高了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让古老的红曲继续焕发活力。
4. 积极开展行业内标准化服务工作,组织配套、标准化仪器的审核验证;履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审查职责;开展国家和行业标准宣贯和培训活动,有专人负责日常食品标准化咨询、解释工作,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和好评。
5. 收集、跟踪和转化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标准的技术活动和国际标准技术评议;国内外标准信息采集加工和发布。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新形势,标准化工作愈来愈显示出它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间贸易进一步扩大的今天,我们要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主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切都对标准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连接行业和标准化工作的纽带,我们将更加关注于怎样将行业的特色与发展和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作重点有机结合、加强创新、重点突破、推进产业进步,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工作的积极作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更加关注于:
1. 技术创新
结合我国的重大需求和研究基础,密切跟踪行业以及国际相关制造技术领域的前沿与共性技术关键,从标准角度打造先进的技术平台,消除可能存在的技术壁垒。同时改变以往标准滞后的局面,加强和行业的交流,尽早规范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2. 管理创新
过去制修订标准比较关注产品标准,而忽略了管理性的基础标准的制定,随着企业从技术到设备的更新,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的竞争, 对于企业只有一个孤立的产品标准是很难发挥作用的,标准化的作用要通过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仅仅有了产品标准是不够的,故要接着上第二个台阶——为行业建立合理的标准体系。以产品标准为核心,包括保证产品标准实施所必需的配套标准,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