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馒头标准被公众诟病之后,日前,媒体报道,中国烹饪协会表示,全国范围内首个早餐标准--由其起草的《早餐经营规范》即将于今年5月正式实施。其中规定,早餐亭、早餐车必须隶属于早餐经营供应单位。这就意味着,以后个体的煎饼摊、馄饨摊将被取缔。而面对已经习惯的早餐方式,《规范》能否被公众接受,并顺利实施仍是个很大的问号。
媒体援引《早餐经营规范》的条款称,"早餐亭、早餐车必须要隶属于早餐经营供应单位。而对于早餐经营供应单位又要求必须是连锁企业;有统一加工、配送中心;统一品牌、形象、产品和服务;配送食品要留样。"
记者采访一些消费者,他们认为,今后吃早点将不再方便。目前,许多居民区内,或人员流动密集地区的小早点摊大部分看不到任何资格证照,众多小早点摊不可能都找到可以挂靠或容许他们挂靠的单位。因此,根据《规范》的内容,一些早点摊可能消失,吃早点或许成为一个难题。其次,挂靠单位的话,必定要交管理费,经营者的成本可能因此增加,导致早点价格随之上涨。类似于煎饼摊等早餐经营,本身利润微薄,如果再让他们向挂靠的单位交纳管理费用,恐怕使其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一些单位也未必愿意让个体早餐经营者挂靠。尽管对小的经营者而言,与其利润相比,管理费用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一些连锁单位而言,一个煎饼摊所收的管理费与其服务所付出的成本相比,较微不足道的,费尽心思进行管理,只能是事倍功半,不值得。
"下楼就可以买到早点,上班路上可以随时吃到早点"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对于众多国人而言,早餐只要方便、卫生即可。早餐标准的实施虽然使食品安全更有保证,但无疑忽略了大部分人的实际需求。
在记者的调查中,许多人对《规范》出台的初衷表示了认可和肯定,但在具体操作上,被调查者一致认为,缺乏可行性。比如,要求早餐经营者必须是连锁企业,有统一加工、配送中心;统一品牌、形象、产品和服务。这样规定会不会要求太高,会不会增加商家的制作成本,老百姓愿不愿接受,都没有充分的群众及市场基础。
与馒头标准如出一辙,尽管该规范是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是,一个规范既然被制定出来,就应该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应该对行业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起码要在行业中被广泛采纳。否则,标准、规范的制定过分流于形式,只能成为儿戏。这样一来,则是制定者对自己信誉的损毁,以及对消费者的一种不尊重。但究竟公众要的是怎样的标准,应如何充分采纳民众意见与行业经验,是标准制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