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称,由于部分行业国家标准的缺失、修改不及时,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专家指出,国家标准既要设定得科学合理,又要与时俱进。
面粉增白剂争论终有结果
卫生部等部门近日发布公告,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食品生产企业也不得再生产和销售面粉增白剂。一场关于面粉中是否需要和可以添加增白剂的争论,以主管部门的一纸禁令画上了句号。
对于这一结果,全国政协委员冯平格外高兴,2008年冯平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呼吁尽快出台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禁止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国外研究表明,过氧化苯甲酰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某些潜在的危害,目前,包括欧盟、日本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始全面禁用过氧化苯甲酰。而我国2008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里,允许每公斤面粉最多添加60毫克的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对此,冯平委员旗帜鲜明地支持禁用。
标准缺失让造假者钻空子
去年,为整顿珍珠粉市场上一些厂家将贝壳粉冒充珍珠粉的情况,浙江筹资5000多万元建立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运用高精度设备,结合常规化学、生物分析方法,来分析珍珠粉的晶型分布、粒径大小、热学特性、蛋白含量、钙含量、微生物含量等指标,希望以此来鉴别珍珠粉真伪。
然而,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发现,用于生产化妆品的珍珠粉没有相关的国家质量标准,而这一层次的珍珠粉市场需求是最大的。尽管当地希望能通过创新平台尝试对珍珠粉和贝壳粉进行鉴别,但没有国家标准作为认定依据,即使能将珍珠粉和贝壳粉区分开来,其结果也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
去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经报道蜂胶造假事件,在调查中,被曝光企业提供的原料蜂胶检测报告显示:所谓提纯蜂胶的总黄酮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事实上,造假者是在树胶里添加了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人为提高了总黄酮含量。正是因为蜂胶国家标准规定,只要总黄酮含量达标,蜂胶就判定为合格,才让造假者钻了空子。
专家介绍,制定蜂胶国家标准的时候,蜂胶的市场供应量和销量都比较小,随着人们对蜂胶需求的加大,市场上蜂胶造假现象才越来越多,而原来的检测总黄酮的方法,显然已经落后。
专家建议
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刻不容缓
针对这类由于标准缺失带来的行业问题,曾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维护食品安全,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亟待规范和提升》提案的高天乐委员指出,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各自为政、互相打架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但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方面依然和现实要求有差距,因此,及时跟踪行业发展和变化,相关的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
高天乐委员还认为:在积极修订标准的同时,执法部门还应该加强监管,才能真正发挥标准的作用,降低造假行为对行业和消费者带来的伤害。
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张勇说,食品安全法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重要法规之一,食品安全标准是执行食品安全法的综合技术指标,因此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过程当中,应当考虑到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它必须是在科学实践中经过反复论证而出台的相关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