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战略是国家促进技术标准形成和扩散的政策及措施,旨在推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使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使我国产业和企业在技术标准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机械工业实施标准战略,不仅为机械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规范,为机械工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手段;更重要的是为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搭建桥梁,推动了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推动了机械工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一、2005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简要回顾
2005年,根据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标准化工作部署,我会着力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编制“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规划
2005年3月,启动了《机械工业标准体系结构调整对策研究》课题;2005年4月15日,召开了“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2005年4月25日,下达了编制“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印发了“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南;2005年7~9月,分别了召开华中、东北、西北地区标准化工作座谈会,调查研究“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问题;2005年9月,提出了机械工业农业机械、内燃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文化办公设备、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通用基础件和基础工艺等11个行业“十一五”标准化发展规划草案;2005年11月初,完成了“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规划草案,并于2005年11月29日召开“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建议稿)审定会。
2. 编制《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机械工业部分)
2005年4月28日,下达了编制《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机械工业部分)的通知,印发了《2005~2007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机械工业部分)》编制指南;2005年8月初,提出了《2005~2007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计划(机械工业部分)》草案。
3. 实施《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
组织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实《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标准制修订项目,并提出进度计划初步安排。2005年9月27日,召开了推进《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座谈会,分析实施规划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推进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4. 规范行业标准化管理
2005年10月12日,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起草了两个办法的实施细则。
5. 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
2005年安排国家标准计划202项;行业标准计划1167项。
6. 完成2142项机械行业标准复审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38项机械行业标准被废止,1904项予以修订。截止到2005年底,机械工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为12688项,其中国家标准4338项,行业标准8350项。
7. 加强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
在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方面,筹建了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分离机械等6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对18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33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委员进行调整;在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方面,成立了大型铸锻件等5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了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等8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环境保护机械等3个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并对2个机械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整。
8. 开通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网站
2005年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网站上,开通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网页,包括标准动态、标准服务等栏目。
实施标准战略,我们对标准化在振兴机械工业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标准已成为提高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技术基础,优化机械工业产业结构需要高水平的标准,经济全球化将标准化工作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实施标准战略,我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标准化工作必须进入经济主战场,服务和服从于机械工业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技术进步原则、国际接轨原则。实施标准战略,我们在以标准为载体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是加强转化自主创新技术成果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加快振兴机械工业关键在于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标准作为技术积累、技术创新成果扩散和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平台,作为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随着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机械工业领域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标准制定工作需求十分迫切。为此,我们将转化自主创新技术成果标准的制定作为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中安排了225项转化科技成果标准项目,在标准年度计划中转化科技成果标准的制定始终是重点。
二是围绕产业发展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高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到商品化进而形成产业规模,标准化工作贯穿其发展全过程。标准化使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提高,并使其更加系统化、实用化,从而形成规范的技术指标体系;标准化对新产品的技术进行量化,并从定性到定量全面衡量产品的使用性能;标准化使生产制造过程有序化、规模化。标准化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围绕国家组织实施的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一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展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与设备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初步建立了我国50万伏高压直流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围绕国家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制定了20多项极端(特殊)条件下的物质标准,为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提供了环境基础性标准、人工模拟高原环境试验标准以及主要机电设备、基础材料的高原适应性技术要求标准;围绕培育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加大了五轴加工机床等高档数控机床产品标准、开放式数控系统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力度,推动了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化进程,2005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近6万台,数控系统销售量超过3万套;围绕开发利用风能,制定了一批离网型、并网型风力发电设备标准,特别是MW级风力发电机组标准,并基本形成体系,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促进标准制定与科技研发的协调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进而促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模式。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既有利于提高标准的技术含量,又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标准是实现标准制定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我们在如何建立机械工业重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与标准研制相互支撑的机制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旨在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机械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为此,一方面配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化专项开展标准化研究。如: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通过对国际上流行的19种总线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详细的先进控制网络技术分析报告,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863”计划《基于高速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控制设备研究开发》科技攻关打下良好的基础,促成了上海自仪股份和SOFTING公司、中国四联集团与西门子公司的开发合作,最终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工厂自动化用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加入到国际标准中;数控行业在实施数控系统产业化专项的同时,启动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为开放式数控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参与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如承担了“机床、大型工程施工机械与现代农业装备新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等若干课题,有效地实现了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免耕施肥播种机、旋挖钻机、电液换档变速器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并在促进产业化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建立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标准形成机制。基本思路是: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使标准化成为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标准研制作为科研成果验收的重要内容,产品标准作为新产品鉴定的重要内容,解决高新技术产品标准滞后问题,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机械工业重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与标准研制相互支撑的机制,政府支持的重大产业研发项目,标准化机构进行配套的标准可行性研究工作。标准化部门提出的带有试验和研究内容的标准制定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门给予支持,做到标准制修订与科研同步;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标准的通道,国家科研成果已形成标准草案的,通过标准立项后,直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通过快速通道,使技术创新成果通过制定成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现产业化。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在实施标准战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仅仅是起步。根据机械工业发展对标准化需求分析,“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二、“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思路
“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总的方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企业为主、服务产业”的工作方针,着力提高标准水平,加快标准更新速度,强化标准化服务,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振兴机械工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机械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大力振兴机械工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工业做出贡献。
“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目标是:建立与国际接轨、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机械工业标准体系,标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建立机械工业标准化服务体系,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基本满足机械工业发展需求。
主要标志:
——机械工业标准体系中,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产品标准,工业设备能效标准,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污水资源化标准,节约材料标准,安全标准比例明显增加。
——机械工业标准中,含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转化科技成果比例明显提高。
——机械工业主要行业的标准标龄控制在10年以内。
——机械工业主要行业的关联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80%,安全、环境以及适用于国际贸易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逐步实现同步。
——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争取承担2~3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TC或SC秘书处,提出15~20项国际标准工作项目,参与60~80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逐步提高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主导地位。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基本建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按市场化机制运行的标准化服务网络,标准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提高机械工业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围绕提高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转化自主创新成果标准的制定;围绕优化机械工业产品和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标准;围绕提高机械工业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升标准的技术含量和水平;围绕建立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加快为技术法规、合格评定配套标准的制修订速度;围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械工业,加强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及环保设备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围绕安全生产,建立和完善机械工业产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是提高机械工业标准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突破和跨越壁垒,为机械工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积极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使国际标准中更多地反映我国机械工业技术要求和利益;积极推动机械工业具有出口优势的专业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实现产业化的标准制定,使其成为国际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三是提高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完整、高效、准确、及时的机械工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和技术管理平台,提高标准化管理效率,加强标准出版发行,改善标准培训质量,积极推进标准实施。
三、2006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根据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06年标准化工作部署,2006年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水平,推进标准实施,增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振兴机械工业中的作用,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1. 提高标准市场适应性和国际竞争力
一是认真落实《全国装备制造业2005年~2007年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强转化自主创新成果标准的制定,加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力度,加快修订标准速度,加强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及环保设备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同时,加强标准计划项目管理,按期完成今年标准制修订工作任务。
二是积极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 推进标准化工作机制改革
一是组织实施《关于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和《机械工业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细则》,优化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通过调整标准制定程序,使标准制定过程透明、公开,有利于标准利益各方参与。通过建立标准信息反馈系统,使标准利益方对标准的意见可及时、有效地反馈,并能得到快速地响应。通过完善标准维护机制,使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得到及时更新。
二是组织实施《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和《机械工业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细则》,加强机械工业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形式取代了过去标准化技术归口研究所的工作职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006年,根据行业标准化发展需要,一方面要重点完成土方机械、建筑施工机械、连续搬运机械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等机械工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另一方面要做好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机械工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换届以及委员的调整工作。
3. 增强标准化工作有效性
一是建立机械工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将国家、行业、企业的标准信息资源纳入其中,使标准化管理部门、各类标准信息服务机构、企业和社会等相关者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功能和服务上的互补,在机械工业领域形成标准信息服务一体化的格局。
二是完善标准发行网络,拓展标准发行渠道,让标准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标准文本。
4. 加强标准化人员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标准起草人员的培训,提高标准编制水平,使标准的编写符合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二是推行标准复核员制度,加强标准复核人员的培训,使标准报批工作有序、高效,提高标准编写质量,缩短标准报批周期。
5. 召开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会议
2006年7月,将在北京召开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十五”标准化工作,表彰“十五”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部署“十一五”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